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高中作文 高中作文

小学听课记录40篇简短

zmhk 2024-06-03 人已围观

简介小学听课记录40篇简短       很高兴有机会参与这个小学听课记录40篇简短问题集合的讨论。这是一个多元且重要的话题,我将采取系统的方法,逐一回答每个问题,并分享一些相关的案例和观点。1.一年级数学的听课记录内容2.小学听课记录3.小学数学听课记录三篇4.

小学听课记录40篇简短

       很高兴有机会参与这个小学听课记录40篇简短问题集合的讨论。这是一个多元且重要的话题,我将采取系统的方法,逐一回答每个问题,并分享一些相关的案例和观点。

1.一年级数学的听课记录内容

2.小学听课记录

3.小学数学听课记录三篇

4.一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5.求小学英语听课记录范文

6.小学语文听课记录内容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内容参考模板

小学听课记录40篇简短

一年级数学的听课记录内容

        认真听课并做好听课记录是听课者素质的重要体现,须以认真对待。下面是关于一年级数学的听课记录的`内容,欢迎阅读!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81页至第83页

一、情景引入

        小朋友,你最喜欢看哪些动画片?(蓝猫、天线宝宝)

        我也很喜欢看蓝猫。电视里每天晚上几点钟播放?(8点)8时在钟面上怎么表示呢?

二、认识钟面

        这是一个钟面,哪根针是时针,哪根针是分针,你们还记得吗?谁来说一说?

        钟面上还有些什么?(1—12,12个数字)这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许多大格,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大格?

        大格里面还有小格,看见了吗?待会儿我们再仔细研究。

        现在谁会用这个钟面拨出8时?对吗,你是怎麽知道的?

        蓝猫播完之后是什麽节目?(天线宝宝)这时是几点?(8:15)

        晚上8:15分我们收看天线 宝宝,早晨8:15我们在干什么?现在钟面上是

        8时,再走多少分就是8时15分?谁会拨出8:15分?注意:分针走一小格就是一分,我们一起往下数1,2,3,。。。。15。现在时针走过几,分针走了3大格共走了多少分,就是8时15分。再看一遍。

        分针走一小格是几分钟,感受一下,刚才这段音乐正好是一分钟,分针走了一小格,走2小格呢,20小格,30小格呢?一格一格地数太麻烦,还可以怎样数?(5个5个地数:5、10、15、——)你会往下数吗?打开书81页,把数的结果填上去。

        钟面上一共有多少小格,分针走完一圈也就是走了多少分?只要会数钟面上的大格和小格,我们就能很快认识时间。

三、认识时间

        1、出示9:05分的钟面。

        现在是几时,你是怎麽知道的?9时5分在电子钟上这样写9:05。因为分针只走了5分钟,还没有超过10,在表示几十分的这一位用0来表示。所以写成9:05

        2、出示6:25分的钟面。

        你会写吗?———时————分

        电子钟怎样表示————:————

        3、再来写几个。

        完成82页做一做第一题。

        电脑里还有一些钟面,你会认吗?

        4、出示4:15分的钟面。

        现在几时几分,分针正好指着3,比较容易。出示9:15分的钟面,,如果分针正好指在小格里,会认吗?怎样数小格呢?(5,10,15,再走一格16、17、18、19)小朋友真仔细,连小格也数得很好,这几个钟面也要仔细看,你会认吗?

        5、完成82页做一做第2题。你们真聪明,钟面上的知识还有很多,你想了解吗?

四、探索关系

        我们一起来拨钟面,让分针经过30分,时针从12走到1了吗?还没到一小时,才走了一半,现在是几时几分。(课件演示)再往下拨,35、40———55、60,分针走了一圈经过了多少分?(60分)

        时针从12走到了几?走了一大格,就是1时。你知道1时和60分之间是什么关系吗?板书:1时=60分

        再来看一下(课件演示)

五、巩固练习

        1、今天,我们学习了很多钟面上的知识,现在我们用这些知识来做一个游戏,帮助小动物和电脑交朋友。

        2、完成练习十五第一题。

小学听课记录

       第一篇:小学语文听课记录

       一、 情境导入

       1、齐读课题

       2、这个故事发生在春天(板书),你会想到哪些词语?(春光明媚,春暖花开)

       3、出示词语:

       气温骤降、风雪不止、料峭的春寒、冻得坚硬的山路、

       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

       a.指名读

       b.说说读了这些词语的感受

       c.齐读

       二、 品读课文

       (一)小燕子在这寒冷的冬天遇到了哪些麻烦?读一读,想一想

       交流

       (二)出示第二自然段

       1、天气冷

       指名读

       2、 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饥寒交迫——“饥饿”

       3、再来看看这个词语,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显示“濒临死亡”)

       师: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要经过长途跋涉,他们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事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濒临死亡”就是——即将死亡,再看看这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配乐)齐读

       4、过渡:然而悲剧没有发生,这是怎么回事?

       指名说

       (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当你读完这个故事,你将会被感动。读一读,找一找最感动自己的话,在旁边写写感受。

       2、交流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 她不在乎什么?在乎什么?

       2、 齐读第四自然段

       3、 认识小贝蒂(出示)

       在什么地方寻找?怎么发现的?她会怎么想?怎么做?同桌说一说。

       交流

       师生接说:小贝蒂不在乎——,不在乎——,她在乎的是——,多么令人感动的画面。

       4、 还有什么地方也深深地打动了你?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人很多,把燕子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2、 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什么危险?

       3、 找一找,还有没有其他地方令你感动的?(政府做出这么大的决定,为的是一群燕子。)

       4、 师:回到充满温暖的列车,齐读第一自然段(配乐)

       5、如果你就是车厢内的一只燕子,当你看到曾经帮助过你的人,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6、写话:

       以“这怎能不令人感动……”为开头写一段话。(播放“小燕子”歌曲)

       7、交流

       三、总结课文,提升感情

       让我们记住——,记住——。

       一、引出课题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他是一位乡村的孩子,邀请你们去他家玩,有话托我:拼音学得可好了,想和你们比一比

        ——出示课题:比一比

        太能干了

        小耳朵真灵

        我最喜欢仔细听的小朋友

        二、墙上有四幅画,你能拼出来吗?

        1、咱们学得很不错么,我们一起展示一下 ——齐读

        2、为什么这样排?你能说说他们共同的名字吗?

        三、进院子,玩一玩吧。

        1、是谁在叫呢?(黄牛)齐叫,拼读

        小鸟/花猫/鸭子

        2、你们认识了吗?请你来读一读没有拼音的名字? ——指名——开火车读

        3、学冬冬的样子来介绍一下他家的动物。

        我家有——、——、——和——。

        4、你能用量词来说说我家的动物呢?

        区别:一头/只

        为什么说一群鸭子呢?(很多,挤很紧的时候)你能说说一群什么吗?

        声音真响亮,我真喜欢

        你的勇气可大了

        词语连起来读

       第二篇:小学英语培训会听课记录

        Mid-Autumn Day

       一.warm-up

       1.Sing a song.

        an apple a day keeps doctor away

       2.free talk

       how are you? Nice to meet you.

       3.do actions

       listen to redio.sing a song.write an email.clean the borad.read a book.watch tv...

       二.presentation

       1.

       what day is it today? september 8th

       what's the date ? september 9th,september 10th.

       what festival is the day ?teachers' day

       2.sing the song

       hello ,happy teachers' day.

       3.

       on the teachers'day ,what do you do ?

       make a card ,sing a song,send flowers to teachers,say:happy ts day.

       4.listen to the song,and choose the answer.(八月十五月儿圆)

       which festival is it?

       A. christmas B. New Year. C.Mid-autumn day

       5.

       teach mid-autumn day

       read the phrase.s--group

       happy mid-autumn day

       6.

       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

       what do you do on mid-autumn day.

       check out.sleep,eat ..

       7,

       teach enjoy the moon

       what's she doing ?

       she is enjoying the moon.

       moon ,moon,enjoy the moon.

       8.

       ...is round

       talk about what is round?

       apple,egg,eye,watermelon,football,head,(show pics of football,moon,cake)

       9.

       teach mooncake

       moon is round,cake is round,get together,mooncake.

       read mooncake.

       who knows what's mooncake?

       show the pic of mooncake.

       read together.

       what's she doing?she is eating the mooncake.

       10.

       know the kinds of mooncake.

       let's go to the mooncake shop.

       I like ...mooncake.(egg,ice-cream,tea,choclote,apply)

       partner work.

       11.

       taste the mooncake.

       do you like it?give the mooncake to ss.

       12.

       design a mooncake.

       give the mooncake to your friends.

       hello,this is for you.

       13.teach get together

       who do u want to share with?

       show a pic of big mooncake.father ,mother,..

       they are get together.

       read get together.

       my family can get together.

       14.show a pic of many nationalities,let ss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get together.

       15.Listen to a story.

       there 's a moman,she can't get together.who is she.\?

       Long long ago,ther is a woman,one day,she eats a super pill,then she flies to the moon.

       She is chan'e.

       she is crying,because she can't find the family.

       16.

       which one is related to the origin of .Mid-autumn day

       A.chang'e flies to the moon.

       wugang cut trees.

       jade rabbit mash remedy.

       B.row the dragon boat

       chang'e flies to the moon.

       wugang cut trees.

       17.

       what are you doing?

       you are listening to a story.

       18.

       review the phrases.

       19.write a letter.

       there's a girl,she is crying ,too.because of sangmei typhoon.she can't get together.can u write a letter to her.

       show the ex.

        Sept,8th

       that's all , thank you.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三篇

       蚂蚁和蝈蝈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

        2、完成选字填空

        二、精读练习:

        1、读句子

        2、了解蚂蚁和蝈蝈在夏天都干些什么?自由读第一、二段。

        ⑴、想象一下“夏天真热”的情景,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

        ⑵、这时候蚂蚁们在干什么呢?它们是怎么干的?(搬粮食、背、拉、满头大汗)

        ⑶、天气这么热,蚂蚁为什么不休息,还在满头大汗地搬着粮食?

        谁来用赞扬的语气读一读第一自然段?(重点突出:真、背、拉、满头大汗)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⑴这里的笑是什么意思?想象一下,蝈蝈是怎样笑话蚂蚁的,它会对蚂蚁说些什么?

        ⑵、蝈蝈自己这时候在做些什么啊?

        ⑶、读出它们的神气。读出悠闲自得。

        (出示:蚂蚁:搬粮食—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蝈蝈: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安闲。)

        ⑷、“有的……有的……”把它们在夏天得表现写得活灵活现。分角色读:全体女同学读第一自然段,男同学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段

        1、冬天到了,到蚂蚁家去看看,在干什么?

        2、去蝈蝈在的大树下去看看。用“有的……有的……”句式说话。

        3、学习成语:有备无患,防患未然

        人无远虑,必由近忧

        评:将本单元练习中的四个成语与这篇课文相结合,这样灵活地处理教材,既加深了对课文中心的熟悉,又使学生轻易地理解了这四个成语,这样的方法也是提高效率的表现。

        四、写字指导:汗、洞、冷

        1、记忆字形:汗,干活就会流汗,所以是三点水旁;洞,水帘洞的洞,是

        有水的,所以也是三点水旁;而冷,指的是气温很低,水被冻掉了一点,所以变成了两点水。

        评:指导学生从意思上形象的记忆字形,给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印象,相信学生也一定会牢牢记住。

        2、范写,生描红。

一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教案# 导语教师听课是一种向优秀教师学习的一种方法,在听课结束后一般都会写一份听课评语。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课前谈话:

        1、组织学生整理学具。

        2、老师喜欢同学们眼睛看着我。很好,都看着我啦。还记得我吗?记得我什么?

        来介绍一下自己?“五一小学”这个校名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3、老师有个习惯,每堂课前都讲个小故事,叫做“小故事,大智慧”。上课之前,讲个小故事。曹冲称象的故事知道吗?本来是想知道大象的重量,结果去称石头的重量,这是为什么呀?干嘛不直接称大象啊?大象的重量在当时的条件下很难称得出来,所以曹冲通过称同样重量的石头,就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了。……

        评:用小故事的形式,课前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为后面学生的探究提供了思维基础。如果说《圆的面积》一课,探索“圆的面积”相关知识是课堂的一条明线,那么体验、反思、改进“转化”这一思想方法便是一条贯穿整课的暗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认识圆面积。

        1、出示圆形纸片,这是什么?

        今天我们来学习圆的面积。板书课题。

        2、请大家想一想,什么是圆的面积?

        请生上台指出来。揭示: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就是圆的面积。

        评: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简洁清晰。

        二、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一)起

        1、启发思考:怎么求圆的面积,在大脑中检索一下,咱以前要研究一种什么新的东西,都用的是哪些方法?(把它变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学生以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为例说明)

        2、那么圆形能不能转变成其它图形?小组合作商量商量,试试看。

        小组合作(估计每一小组发到的学具有:8开铅画纸一张、蓝色圆形纸片若干、剪刀一把、双面胶一个、直尺等)

        3、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方法:

        (1)组1:我们把圆平均分成4个扇形。这样,其中一个扇形的面积乘以4,就可以求出圆的面积。

        师:有什么问题?

        生1:扇形面积不会算。

        生2:看成三角形。

        师:行不行?为什么?但是还是比较接近的,对不对?

        评:这种方法在以往《圆的面积》的教学设计中很少出现,后面的环节中经过学生的探索,也能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比较容易理解。我们为什么没有注意到这种方法?据麻老师课后讲,设计这节课之前,曾做过前测,发现学生在面对解决圆的面积这个问题时,脑子里不是一片空白的,有些孩子自然而然地就会把圆片进行对折(这是儿童生活经验作用下的原发思维),发现和三角形类似。因此,麻老师对这种方法有了一些预设。看来,要想克服我们教学设计中的一些盲点,一方面要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另一方面也要走近学生,尊重学生的一些原发的思维。

        (2)组2:我们把圆平均分成4个扇形,再剪下来,拼成一个类似于平行四边形的图形。

        师:怎么样?为什么说是类似于平行四边形?还是有点接近的噢!

        评:没注意到老师有否引导学生关注——面积是否发生变化。转化的前提条件是问题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如果没有提到,那么为什么不在这里点出。

        4、回顾小结:

        两种方法,一种折一折,折成三角形的方法;一种是剪一剪拼一拼,把图形变成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有什么共同特点啊?(都是把圆形变成了其它的图形。)

        (二)承

        1、这两种方法变化后的图形尽管目前还不能直接看作学过的图形,不过还是很有价值的。我们继续研究下去看看。

        2、小组合作选择上面的其中一种方法继续研究下去。

        3、小组代表上台展示研究成果:

        (1)组1:我们用第一种方法继续折,折成16份,每份就更像三角形啦。

        师:为什么要折成16份?

        组1:折得的份数越多,就越像三角形了。

        师:那么怎么样折会更像三角形呢?

        生:再折下去

        师:好折吗?那老师就用电脑帮大家折吧。

        课件演示16等分、32等分,并不断问:分——像三角形吗?能更像吗?——再分

        从视觉上看,就更像三角形了。把眼睛闭上,想像分的份数128份、256份,就……能想像到吗?

        师又重复演示从四等分到32等分的过程。

        引导观察:这个三角形的底是——这条圆弧。高是——圆的半径。

        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会求吗?(底*高/2)那么这个圆的面积能求吗?

        评:操作、演示、追问、想像、贯通,层次分明。不过,为什么会越来越像三角形?看着32等分的扇形,学生能理解为什么最后可以把得到的这个扇形看作三角形吗?要知道这时候的圆弧弧度还是比较明显的。我想,第一要引导学生注意随着等分的份数增加,得到的扇形的圆弧,逐渐在变直,所谓化曲为直;第二要点出,当等分的份数无限地多下去,那么最后得到的扇形也就无限地接近三角形。

        (2)组2:我们用第二种方法,把圆片平均分成八份,剪下来拼在一起就像平行四边形了。

        另一组展示平均分成16分,更象了。

        师将学生作品一起展示在黑板上。问:如果要比它还接近平行四边形,怎么办?

        师课件演示32等分,拼成平行四边形。64份、128份。

        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来越像……。按这样等分下去,会变成长方形。

        评:不知是听课时没注意,还是麻老师没有点出。按这样等分下去,最后还是平行四边形,只不过,如果把其中的一份再等分成两份,放在两头,整个拼成的图形才会变成长方形。其次,为什么一定要变成长方形呢?平行四边形不也挺好的吗?高与圆半径的对应也不会太难嘛。

        4、回顾小结。

        (三)合

        1、我们已经把圆转化成了已经学过的图形,数学不仅仅只停留在操作上,你们能不能在刚才的基础上,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师提供给学生辅助用纸(纸上印有圆一个、转化后图形各一个),生尝试推导公式。

        2、反馈:

        生1:讲述利用转化成长方形的方法,推导圆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

        师在其讲完后问:(1)长和圆的什么有关系(2)宽呢?(3)面积怎么计算?

        听明白了吗?再指生讲,原生配合在屏幕上指。

        师:把圆转换成长方形,面积是相等的。这样求长方形的面积,也就求出了圆的面积。

        师再讲解圆的面积推导过程,板书过程,告诉学生面积的表示方法:S。

        生2:讲述折成三角形的方法,提出公式:(C÷32×r÷2)×32。

        师:除以32是什么意思?

        生2:如果等分成32份,那么得到的三角形的底就是圆周长的32分之一。所以用周长除以32。

        师:为什么除以2?

        生2:求的是三角形的面积。

        师:乘32又是怎么回事?

        生2:整个圆有32份。

        师表扬鼓励之后,问:式子有点烦,能不能改进一下呢?

        生4:C=2∏r,乘2除2抵消。

        师:也得到∏r2。那么如果是等分64份呢?128份呢?

        生:也是会抵消掉,结果也是∏r2。

        3、看来,不管是哪种方法,不管是几等分,圆的面积计算方法都是——∏r2。

        三、巩固练习

        1、那么求一个圆的面积得知道什么条件?告知学生黑板上的圆片半径是10厘米,让学生自己动手去计算。反馈校对。

        2、如果知道圆的直径或周长,我们怎么计算面积呢?时间关系,留到下节课去讨论。

        评:有人说这节课练习量是不够的。但为什么要拘泥于练习呢?学生通过本节课在思维上的练习不是的吗?

        四、课堂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总结思想方法,呼应课前谈话。

        心得:

        1、正如专家点评时所说,听麻老师的课,有一种震撼的感觉。之所以震撼,是麻老师的课是我们一直想要追求的一种理想的数学课堂。这堂课有新课堂所应具备的所有元素:教师组织者、引领者,不越位代替学生的思考,大气洒脱;学生拥有充分的思维空间,自主探究、参与,数学之美、思维之美,体验得淋漓尽致。特别深刻的是麻老师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有步骤地探究,通过讨论怎么变——变得更接近——怎么算的过程,经历提出设想——尝试——反思——再深入实践——沟通建构,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思想非常有益处。

        2、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尺度。

        课后互动时,麻老师提出谈了一点自己的困惑: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尺度如何把握?其实他的课已经做了很好的回答。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的确非常有意义,相对于数学知识与技能而言,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今后的生活与工作中更具有普遍性。尤其是本节课中的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非常有现实意义,花再多的时间也不过份。但是也不是每一种数学思想方法都适合小学生的思维水平,比方说本课中的极限思想。麻老师处理本课时,“转化”是贯穿全课,并再三点出的,除了没告诉学生“转化”这一术语。“极限”只是适当地让学生想像一下。因此,渗透的尺度应是:根据小学生思维水平与特点,相机点明,不搞模模糊糊一大片,也不做拔苗助长。

篇二

       一、教学构思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学生十分熟悉的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经常要求解它们的表面积,例如:计算做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鱼缸需要多少材料。虽然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但是由于学生缺少生活实践经验,导致计算出来的结果不符合实际要求:多加了一个上面的面积。一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学生似懂非懂:鱼缸的外形是什么样的?长方体吗?计算所需材料的面积是否就是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鱼缸没有哪一个面,所以实际上是计算哪几个面的总面积?如何计算这些面的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内容和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对于以上几个问题进行探索、发现,在认识矛盾冲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驱使下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去解决鱼缸制作的问题来开展教学。当学生经历了探索发现的过程,就学会了如何用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实践,并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表述能力。同时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了探究、发现问题和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学习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2.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里几个面的总面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活动过程:

        一、引导学生学习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回忆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那么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表面积以及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2.联想:

        (拿起一个正方体的模型,手摸着面)提问:正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指什么?正方体里每个面的面积怎样算?所以可以怎样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3.归纳引入新课:

        正方体的6个相同的正方形面的总面积就是正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这就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

        4.教学例2

        提问:题目条件是什么,让我们求什么?求至少要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就是求正方体的什么?你会算吗?

        (课堂实录:有同学提出可以用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因为长方体是一种特殊的正方体,所以可以这么做。有小部份同学同意这个观点,但是通过计算后认为方法太繁,可以用简便方法。)

        (点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是否有好的开头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上课一开始,我首先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进行导入,先请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接着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推导,从而引出新的计算方法,使得学生愉快主动地进入学习情境,强化了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对新的知识进行探索。通过教学的导入,明确了教学的目标,确定了研究方向,这时再引导学生学习就事半功倍了。)

        师: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面积相等的正方形,所以求它的表面积只要用棱长乘棱长求出一个面的面积,再乘6。

        二、鱼缸的制作问题

        说明: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在实际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有时不需要计算6个面的饿总面积,只需要计算某几个面的总面积。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思考要求哪几个面的面积和,并思考每一个面的面积怎样算。如例3。

        1.帮助学生回忆鱼缸的形状(长方体,但是没有上面)

        2.如何计算所需材料的面积?(就是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但是要减去上面的面积)

        3.教学例3

        (出示长方体模型,把它看成鱼缸的模型)

        (1)鱼缸缺少哪个面的玻璃?(上面)

        (2)要求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玻璃,要算几个面的面积和?哪几对面有相同的两个?哪个面只有一个?如何计算每一个面的面积?(5个面,没有上面,左面=宽*高前面=长*高底面=长*宽)

        (3)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点评:在教学中采用学生生活中较熟悉的物体“鱼缸”启发学生如何计算制作一个鱼缸所需材料的面积,也就是计算长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这个事例在生活中较普遍,再加上利用一些模具进行教学,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好地联系实际情况进行学习。以上这一系列的活动表现了完整的探究过程,都体现让学生经历整个教学的探究过程。)

        (4)改变题目要求,使得长方体的宽和高长度相等,观察模型,你发现了什么现象?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学生1:长方体的宽和高相等时,它的左面和右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学生2:长方体的宽和高相等时,它的前、后、上、下四个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

        学生3:这个长方体没有上面,所以只要算5个面的面积,它的前面、后面、下面这三个面完全相同

        说明:宽和高长度相等时,长方体的前面、后面、下面这三个面完全相同(鱼缸没有上面),所以只要算出一个面的面积乘以3就可以了,在加上左面和右面的面积,就是鱼缸所需材料的面积数量。

        (点评:数学是很严谨的,所以在学生叙述的时候要规范学生的语言。我在教学的时候还注重评价,运用语言和体态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第三位同学回答地最完善,所以我表扬了他在叙述数学问题时所具有的严谨性,同时要求全班同学在这方面要向他学习。)

        4、练习

        书P42页练习二的第一、二题。

        (点评:要计算长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关键是要知道如何计算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面积,这些练习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巩固,而且通过指名学生口答练习,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有利于以后教学的实施)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教学反思:

        一、积极参与,发现问题

        在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在教学中必定要注重学生经历学生研究的过程。在活动中,一方面要巩固学

篇三

       教学目标:

        1.在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理解乘法意义,编制7的乘法口诀。

        2.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熟记7的乘法口诀,会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编口诀、用口诀中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情感,享受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经历编制口诀的过程,感悟口诀编制方法,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熟记。

        教学难点:熟记7的乘法口诀,应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出示用七个三角形拼成的小船。

        师:小朋友看小精灵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是用什么拼成的?拼成这样一只小船需要几个三角形?(师板书填表)师:你是怎样知道的?它表示几个几?(1个7)(师板书)师:拼二只小船需要多少个三角形呢?(14个)你是怎样想的?(7+7=14)师:哦,是几个7相加?(板书:2个7相加)那拼3只小船需要几个三角形呢?4只呢?……7只呢?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7的乘法口诀。

        2、提出学习目标:同学们想一想,7的乘法口诀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研究?

        出示学习目标:

        (2)理解乘法意义,编制7的乘法口诀。

        (3)熟记7的乘法口诀,会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根据表格,学生独立学习,把表格内的算式填写完整,并编出7的乘法口诀。请在书上试着填一填,完成后在小组里说一说。(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全班展示(以小组为单位)

        交流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口诀。

        (1)编出7的乘法口诀

        师:你编出哪些乘法口诀,能解决哪些乘法算式呢?你想说那句就说那句?

        预设:

        生1:一七得七,能解决3×7=或7×3=

        生2:二七十四,能解决4×7=或7×4=

        ……

        (2)验证7的乘法口诀

        “五七三十五”这句口决,你有什么方法验证?

        预设:

        生1:五七三十五表示5个7相加,5个7相加等于35。所以五七是三十五(板书1)7+7+7+7+7=35)

        生2:五七三十五也表示7个5相加,所以五七是三十五(板书2)5+5+5+5+5+5+5=35)

        ……

        (3)、熟记7的乘法口诀

        a、发现规律,引导记忆

        师:同学门,7的乘法口诀比较难记住,但只要我们掌握了它的特点、规律,我们就能牢牢把它记住,这些特点、规律你找到了吗?

        预设:

        生:乘号左边的因数是1~7,从小到大,乘号右边的因数都是7,积也是从小到大。

        师:你的发现很重要,当一个因数变化,另一个因数不变时,积也会随着变化,它变大,积也会变大,它变小,积也会变小(手指因数和积)

        师:这些规律对记住口诀很有帮助,你们记住这这7句口决了吗?让我们来试一试,有没有信心?

        (生背口诀)

        师:在背口诀时,感觉哪句记,哪句难记一些?

        学生各抒己见,并说出理由。例如:三七二十一,七七四十九比较好记。难记的可以利用前一句或者后一句口诀帮助记忆。

        b、利用规律,有效记忆

        师:记忆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我们多动脑,多动口,就能熟记口诀,老师给大家提个要求,不管三七二十一,每位同学都要熟记这些口诀,难道背这口诀还要七七四十九天吗?

        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老师刚才的话中就包含了两句乘法口诀,还记得吗?

        生:三七二十一和七七四十九

        生:好的,现在就请同学们利用刚刚找出的规律自己来记一记7的乘法口诀。

        请学生集体背一背7的乘法口诀。然后进行师生对口令的游戏。

        三、拓展延伸知识

        (1)电脑出示:请快速口算并说出它的口诀

        5×7=7×3=7×4=7×6=

        7×7=7×2=1×7=4×7=

        (2)、应用练习

        出示古诗:贺知章《回乡偶书》:(诗略)

        师:7是个奇特的数,我国古代与7结下了难解之缘。下面我们来看一首古诗。这首古诗是由唐代的贺知章写的,这首古诗的内容共有多少字呢?你能用一句口诀算出来吗?

        生:28,四七二十八

        师:对,每句7个字,这样的诗又称7言诗。

        (3)出示

        每天上7节课,一周5天上几节课?

        爸爸到北京去了3个星期,去了多少天?

        一个人一天要喝6杯水,一个星期要喝多少水?

        (4)、你能用7的乘法口诀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吗?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求小学英语听课记录范文

       一、小学数学听课实录

       这是一篇关于小学听课记录,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的文章。掌握角的本质特征,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

       1.认识角

       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

       谈话:找一找,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

       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折一个角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

       3.角的大小比较

       (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

       (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

       (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

       (三)、固应用,拓展延伸

       1.课本练习第1题。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课本练习第2题。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习第4题。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

       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

       通过“看”、“找”,体会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对角的概念。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折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折角方法,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充分利用创造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制作等活动,获得感性知识,形成对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练习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

       总评:

       1.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学问题,激活生活经验。

       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通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促进数学思考。

       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为学生自己动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本节课设计“找”、“说”、“做”的环节,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学习兴趣较为浓厚,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二、

       小学数学听课表

       课程名称

       课程类型

       授课教师

       听课班级

       听课地点

       听 课 人

       听课时间

       随 感

       听课内容:

       听课总结: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内容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内容参考模板

       有点郁闷(几个链接上,整理一下)

       小学英语听课记录

       xx月xx日,有幸到实验小学参加了他们的双语教育研讨活动。这次正好也是实小的半日开放日活动,许多家长也参与了这次活动。半天的研讨活动中,教师精彩纷呈的研讨课,家长积极的参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是一节一年级的双语班对课:

       Ilovemyfamily

       一、主持人(两名一年级的同学)宣布活动开始

       二、小品

       一生演妈妈,其余小朋友演各种瓜果蔬菜,鸡鸭鱼肉

       M:Come,come,potato,tomato

       Ss:Potato,tomato,nice,nice.

       M:Nice,nice,children,children

       S1:Good,verygood.

       Ss:Nice,nice,Mummygood.

       ………

       三、全班齐唱

       四、Introducemyfamily(配合多媒体照片,学生上台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家)

       Thisismyfamily.Thisismyfather.Myfatherisa…Thisismymother.Mymotherisa…Ilovemyfather.Ilovemymother.Theyallloveme.

       五、Sayarhyme

       IlovemyDad,ThisismyDad.Dad,Dad,myDad.IlovemyDad.(Mummy)

       六、Drawapictureforourparents,sayIloveyoutothem.

       学生把作好的卡片送给父母

       七、小品:Thegarbageoutsidethewindow

       八、Singasong:Themorewegettogether

       九、Flash:MerryChristmas教师送学生礼物对于刚接触英语三个多月的学生来说,开展这样一次双语班会实在不容易。我觉得老师能编排出适合他们的节目,的确也费了一番心思。整个班会,每个学生都表演了节目,学生的参与面很广。从学生的参与热情来看,这次活动无疑是成功的,学生们在活动中展示了自己的学习成果,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这份喜悦,将推动他们继续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功。我始终认为,成功的活动,至少要让大部分学生感到快乐!

       本文来自:范文网/blog/static/1345727842009111534636760/ /view/20e9e9205901020207409c28.html

听课记录怎么写?小学语文听课记录范文三篇

       听课记录: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在《秋日私语》的乐曲声中播放秋天的画面,并谈话导入。

        2、巩固字词,感知全文

        (1)出示课件,巩固字词,我将它们按必须的规律、特点排列为三行。

        如:第一行出示生字:凉爽。让学生用心记住易错字“爽”的笔顺,先写四个小X,再写一个人字托住他.

        (2)教师范读全文,让学生听后找找每个自然段作者是用哪一句话写出了他对秋雨的印象?并用横线画下来。抽生汇报。

        3、品读课文,感悟体验

        (1)由于第二自然段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颜色,是课文“浓重的一笔”,因此我将着力点放在了学习第二自然段,层层推进指导学生的读。

        如:理解中心词“五彩缤纷”。先请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把描述颜色的词语找出来。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利用多媒体把词语变成相应的颜色。之后追问…..(这样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积累词语,进行潜力培养,体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赏析美句,重点指导。学生先自己练读喜欢的句子。之后抽生个别读,相机指导

        (3)学习第三段

        (4)学习第四段

        4、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5、听课评析

        这堂课的板书简明扼要地反映了课文的主要资料,脉络清楚,丰收和快乐两个词语点明了课文的中心,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教案# 导语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无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听课记录怎么写

         一.听课记录的基本内容听课记录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教学过程,说明确点就是教学实录。二是教学评点,即教学意见。

        (一)教学实录教学实录包括听课时间、学科、班级、执教者、课题、课时等;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时采用的方法(多以记板书为主);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学生活动情况;教学效果等。教学实录记到什么程度,要根据每次听课的目的和教学内容来确定,通常有三种形式:

        (1)简录:简要记录教学过程、方法策略、板书设计等。

        (2)详录:比较详细地把教学过程、方法策略、板书设计等都记下来,甚至教师的重点提问、学生的典型发言、师生的互动情况、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中的失误等。

        (3)实录:把教师从开始讲课到下课结束的整个教学环节、内容、时间、师生双边活动等一点不落的如实记录下来。

        (二)教学评点教学评点是指听课者对本节课教学的优缺点的初步分析与评估,以及提出的建议。包括教材的处理与教学思路、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教学结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基本功;教学思想等等。写教学评点可以采取两种形式:

        (1)简评:把师生双边活动后所产生的反馈信息,随时记录下来。

        (2)总评:就是对简评综合分析后所形成的意见或建议记在记录本上。待课后与教者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二.做好听课记录要注意以下几点应该根据听课的目的和要求,有所侧重地将听、看、记、思的内容有机灵活地结合起来。如教师讲和学生发言时,以听为主,兼顾观察;教师板书和学生演练时,以看为主,兼顾其他;学生练习时,以思考为主等。

        (一)听记要分清主次。听课应该以听为主,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听和思考上。思考什么、怎样思考?

        ①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教材,换个角度行不行、好不好;

        ②对教师的成功、不足或错误,要思考原因,并预测对学生所产生的相关性影响;

        ③如果是自己来上这节课,应怎样上,进行换位思考;

        ④如果我是学生,我是否掌握和理解了教学内容;

        ⑤课程建设的新理念、方法、要求如何体现在日常教学中,并内化为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

        ⑥这节课是否是反映教师实际水平,如果没有听课者,教师是否也会这样上等。

        (二)记录要有突出重点。一般来说,记录要详略得当,简明扼要,对内容要选择,文字要精炼。对讲课中符合教学规律、有创新、有特色的好的做法或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等可以详细地记录,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或见解也可详细记录,以免遗忘。

        (三)听课后要及时反馈,研讨和交换意见。反馈时要坚持实事求是,抱着虚心、诚恳的态度,热情主动地与教师交谈,以平等商量的语气,指出成功和不足或改进的地方。对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不要把问题讲得太多,应有重点地指出突出的问题,并以建议的形式提出,多谈优点和经验,尽可能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在快乐成功中成熟;对有经验的教师,要实事求是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使他们认识到还有改进的地方和提高的空间。通常情况下,一般不是去做定性的分析和评价。

        (四)对听课记录评议要进行整理总结,弥补自己的经验不足。整理时要进行理性的思考分析,归纳出一些共性的东西,推广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提出改进意见、要求和方法等,以便在自己的教学中进行借鉴并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认真做好听课记录是听课者基本素质的体现,它反映了听课者的品德、态度、能力、水平等各个方面的基本素质。

篇一 《美丽的小兴安岭》

         10月21日上午,高新区教研室在付山小学举行语文教学研讨会。听了两节语文课,分别是付山小学邢慧清老师指教的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和宝鑫小学宋杰老师指教的五年级语文《我的战友邱少云》。教研室曹志广老师对两节课做了精彩的点评,并针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讲了四点意见。最后教研室晏景主任做了重要讲话。现将参加此次活动的感受整理如下。

        一、美丽的小兴安岭

        1、导入:(8:00)

        ⑴欣赏一幅小兴安岭森林的,请同学说一说“图上的树木多不多?”(学生回答“千千万万”“数不清”“像绿色的海洋”)

        ⑵连续欣赏几幅说说怎么样板书美丽的小兴安岭。

        ⑶观看录象资料。(8:09)

        2、学习课文:

        ⑴集体学习:

        ①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并与同学交流。(8:13)

        ②投影出示文中的词语,检查朗读。

        ③指名朗读描写春天的部分,其他同学画出所描写的景物。

        找出文中描写很美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

        指导理解“抽出”

        ④总结本段的学习方法。(8:18)

        ⑵小组学习其余部分:

        ①投影出示学习要求。

        ②分小组学习描写夏、秋、冬部分的内容。(8:20)

        ⑶交流讨论:

        ①指名回答夏、秋、冬描写的景物。(投影出示表格,添表)。

        ②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指导理解。

        ③如果要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在什么季节?

        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朗读课文。(8:35)

        一人朗读,配乐,其余同学观看动画。

        4、深入理解课文:

        ⑴板书花园、宝库

        ⑵思考: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花园、宝库?

        5、作业:可以写写自己的家乡。

        点评

        这节课老师通过、录像、课文等多种形式来使学生认识美丽的小兴安岭,使学生对小兴安岭的景色、物产有了深刻的印象。老师先带领学生一块分析描写春天的部分,并总结出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分小组来学习课文的其余部分,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讲课过程中还设计了几处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语句,让学生选择会在什么季节去小兴安岭旅游等环节,都体现了老师重视学生的学习感悟,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

        导入部分的录像资料只是让学生看了一遍,看完就过去了。我觉得这个地方应让学生根据预习的情况,联系录象资料来说说小兴安岭有哪些景物,给自己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然后再去理解课文。在第三个环节配乐朗读并让学生观看动画课件时,课件的内容并不能和课文完全相符,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这里可只留背景音乐,让学生边听朗读边去想象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

        在最后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和感悟上,还缺乏进一步的提升。小兴安岭向人们奉献出了丰富的物产,作者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没有引导学生去体会,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篇二《美丽的小兴安岭》

         一、美丽的小兴安岭

        (一)导入:(8:00)

        1、欣赏一幅小兴安岭森林的,请同学说一说“图上的树木多不多?”(学生回答“千千万万”“数不清”“像绿色的海洋”)

        2、连续欣赏几幅说说怎么样板书美丽的小兴安岭。

        3、观看录象资料。(8:09)

        (二)学习课文

        1、集体学习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并与同学交流。(8:13)

        (2)投影出示文中的词语,检查朗读。

        (3)指名朗读描写春天的部分,其他同学画出所描写的景物。

        找出文中描写很美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

        指导理解“抽出”

        (4)总结本段的学习方法。(8:18)

        2、小组学习其余部分

        (1)投影出示学习要求。

        (2)分小组学习描写夏、秋、冬部分的内容。(8:20)

        3、交流讨论

        (1)指名回答夏、秋、冬描写的景物。(投影出示表格,添表)。

        (2)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指导理解。

        (3)如果要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在什么季节?

        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朗读课文。(8:35)

        一人朗读,配乐,其余同学观看动画。

        (四)深入理解课文

        1、板书花园、宝库

        2、思考: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花园、宝库?

        (五)作业:可以写写自己的家乡。

        点评:

        这节课老师通过、录像、课文等多种形式来使学生认识美丽的小兴安岭,使学生对小兴安岭的景色、物产有了深刻的印象。老师先带领学生一块分析描写春天的部分,并总结出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分小组来学习课文的其余部分,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讲课过程中还设计了几处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语句,让学生选择会在什么季节去小兴安岭旅游等环节,都体现了老师重视学生的学习感悟,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

        导入部分的录像资料只是让学生看了一遍,看完就过去了。我觉得这个地方应让学生根据预习的情况,联系录象资料来说说小兴安岭有哪些景物,给自己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然后再去理解课文。在第三个环节配乐朗读并让学生观看动画课件时,课件的内容并不能和课文完全相符,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这里可只留背景音乐,让学生边听朗读边去想象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

        在最后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和感悟上,还缺乏进一步的提升。小兴安岭向人们奉献出了丰富的物产,作者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没有引导学生去体会,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篇三《紫藤萝瀑布》

         一、导入

        教师引入抒情性散文的概念。提示课题。

        板书:

        紫藤萝瀑布

        宗璞

        二、教学过程

        1、教师请同学起来朗读课文。

        师:下面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朗读一下课文?

        生:(稍待片刻,几位同学举起手)

        师:(巡视片刻)还是请我们的语文课代表来朗读一下吧。

        生:课代表朗读,其他同学看书。

        (教师播放课件)

        2、教师与全体同学一起朗读课文。

        3、教师出示第一组问题,请一位同学朗读问题。并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以下问题。

        围绕紫藤萝花这一中心事物,作者安排了哪些内容?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一串挨着一串,花的瀑布,骨朵)

        选择你认为作者描写紫藤萝花的精彩之处,说说你的看法?(题目)

        4、教师出示第二组问题:师生在交流中解决问题。

        “我”既然很想摘一朵花,为什么没有摘?作者这样设计有何用意?

        “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止我眼前,也在我心上流过?”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作者联想到了十年前家门外的一株紫藤萝,它有什么特点?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什么?

        5、教师出示第三组师生探究性问题:

        本文开头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而结尾又说“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是否矛盾?为什么?

        对作者说的“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你如何理解?

        在生活中,你有过作者这样的深切的感受吗?请你谈谈。

        三、总结全文

        由文章作者的感遇,也希望对学生以后的生活有所帮助。

        听课反思

        教师不必作秀,因为新课程需要教师作出必要的讲解。授课过程中,教师的两个教学细节我是记忆深刻。其一是选一位同学来读课文,有那么的同学举手想要读一篇课文。但是这位教师早就有了心目中的人选了,她之所以没有一下子选择课代表来读课文,估讲也是想制造一种气氛──一种大家踊跃举手的感觉。最后仍就选课代表来朗读,而其他同学和老师则一起看着书听课代表读书。就这个教育细节,我有些意见。教师的这种行为里边有虚假民主的成分,请一位同学来读整篇课文值得商榷,可以请几位同学分别部分自然段也许更好。这样学生参与的面也比较广,可以从刚才举手的同学中挑选一些。虽然是公开课,在考虑阅读效果的时候,更应该考虑到课上学生的学习状态。

        另外一个细节就是教师在出示问题的时候对同学说:这些问题是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提出来的,现在我们一起来解决(大意)。但是看着上面这三组问题,我怎么也不会相信是学生提出来的。因为作为学生来讲,他们提的问题不会全部涉及到教学的重点,只会部分含概。而且提问的方式也是以询问式居多,他们的提问只不过是想向老师核对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

        《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的正如上课教师所讲,是一篇“抒情性”散文,也可以说是一篇美文。女作家宗璞通过“紫藤萝”这一普通的植物抒发自己别样的心情,见景生情。就这篇课文而言,我个人以为可以在解决了生词读音的前提下,让学生尽情的朗读,在读中体悟文章中蕴含的深厚感情和别样情怀。语文课堂应该是书声朗朗的。它不应该是某个学生或教师表演朗读技巧的舞台。因为即使有同学口头表达能力不佳,甚至是口吃、甚至是哑巴,但只要他的心灵能与文本对话,能与作者的思想对话。那么,他就能从课文中习得一些感悟和理解,从而真正的为自己将来的人生路提供帮助。

       好了,关于“小学听课记录40篇简短”的讨论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小学听课记录40篇简短”,并从我的解答中获得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