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写作指导 写作指导

实践论读后感2000字_实践论读后感2000字大学生

zmhk 2024-06-03 人已围观

简介实践论读后感2000字_实践论读后感2000字大学生       现在,请允许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实践论读后感2000字的相关知识,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关于实践论读后感2000字的讨论,我们

实践论读后感2000字_实践论读后感2000字大学生

       现在,请允许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实践论读后感2000字的相关知识,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关于实践论读后感2000字的讨论,我们开始吧。

1.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读后感

2.跪求《实践论》《矛盾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其中一篇读后感。。。。急急急。。。

实践论读后感2000字_实践论读后感2000字大学生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读后感

       读书有感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读后感 什么文章能叫做字字珠玑;什么文章能叫做句句经典; 什么文章能听叫做段段成文;什么文章 能叫做深入浅出。——只有这样的文章才能叫做字字珠玑,句句经典,段段成文,深入浅出。 在这篇一千字多一点,广大人民群众都能看懂的哲学论文里,毛泽东告诉我们一个精神变 物质,物质变精神的道理。理解了这个道理,我们就有了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的方法。 毛主席说‘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毛泽东同志的这一段论述,阐述的是马克 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根本的问题、核心的问题,为了向广大党员干部进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 论的教育,要求他们要具有“实事求是”的观点,以便正确的对待形势,全面地理解党的方针 政策,更好地开展和进行工作。 这篇文章简明扼要的解说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 指出了如何取得正确思想的科学道理。我们党的方针、政策、路线的制定,都是以马克思主 义认识论作为理论基础的。我们要正确地理解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路线,要正确地认识 世界,改造世界,就是掌握这一基本原理。 飞跃,就是突变,就是事物性质的变化。毛泽东同志在本文中提出的两个飞跃,是指的实 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 还须再回到实践去。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能动的飞跃, 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 完整地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关 ” 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统一的认识论。人们在实践中对于某种事物的感觉和印象反复了许 多次,经过脑子的思考,把认识推进了一大步,形成了思想。这样就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 对事物的本质有了认识,这就是理性认识。哲学上讲的物质,就是指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 在的整个世界。世界上的千差万别,形形色色的事物和现象,小的如原子、细胞,大的如地 球、太阳,以及种种社会现象,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不管人们认识到或没有认识到它们, 物质总是客观地存在着,按照它们自己的规律而发展变化着。 这些就是毛主席的见解,在读完《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的》之后,我仍旧按惯例开始了 我的“上下而求索”…… 曾记否,自 19 世纪 40 年代至 20 世纪初以来,在清廷的腐败与无能之下,中国这一曾经 自诩的“天朝大国” ,被列强欺凌不断——割地,又割地;赔款,再赔款,一个日益沦丧为“别 人工具”的清政府为保一家之天下,正在拿民族、国家的未来豪赌,一个有着众多人口、历 史悠久、物产丰富的泱泱大国竟到了任“魑魅魍魉”随意宰割的地步,此真乃开中国五千年 来未有之奇耻大辱是也!岂不令人痛心悲愤!! ! 然而, “反抗伴随压迫而生” ,如果我面前的宇宙的背景是黑暗的话,那闪烁的星光就象征着 希望。当时中国的有识之士觉醒看世界,洋务派上台了,可三十年的改革成果随中日甲午战 争的炮灰而消散,昨日的藩属竟逼主就范,台湾一去五十载;太平天国运动即便攻占大半个 中国,坚持十六年,也免不了让清军攻入石头城的命运;声势浩大的戊戌变法,百日即灭, 一帝被囚,六子遭屠,随后的《辛丑条约》不可免;辛亥革命虽送走了清王朝,迎来了中华 民国,可最终遭袁窃取后,帝制又死灰复燃;此后军阀混战,生灵涂炭,中国岂有宁日可言? 民族又哪有希望可说?拿什么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民?! 当时的种种思想、种种主义,在现实的实践面前都被无情的证明是失败的了,星光似乎黯淡 了,救国救民的真理在哪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 声改变了俄国,更深刻影响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来了,中国***诞生了,中国这一沉默很 久的雄狮要爆发了…… 在北伐被迫失败之后,星星之火,开始在中国的大地上燃烧,红色的政权在各地建立了,井 冈山革命道路在探索中形成,又在实践中接受考验,最终随着 1949 年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 布证明了它的正确性;而当年“王明”的路线碰上蒋介石的“围剿”时,换来的是红军的二 万五千里长征,湘江一役,五万将士染红了湘江之水,天地为之悲泣, “王明”的路线被证明 了它的错误性。遵义会议后,中国***重获新生,发生了一种认识观上的转折,党深刻意 识到中国确实应当走具有自己特色的革命道路,用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理论来领导中国人民 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与剥削,走向人民民主共和国的殿堂…… 历史不会忘记,在党的领导下,新中国的建设同样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有过欢笑,也有过 泪水,如当年的革命道路一样,在探索中实践理论,在实践中完善发展理论,先后克服了“大 跃进”的盲动, “文革”的暴动,一步步向前进,终于人民当家作主了,星光闪耀,社会主义 民主法治建立并完善了,百姓衣食无忧,经济从温饱逐渐走向小康走向富强,读书不再是梦 想,文化也如这宇宙中的星河一般璀璨夺目,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原子弹、氢弹爆炸成 功了,载人飞船升入太空,与群星共驰骋,百年奥运梦,世纪世博情,这些也一一实现,中 国这头雄狮正起身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它之一吼,世界一颤,当年被虐称的“支那”与“病 夫”二语被雄狮的巨足踢向宇宙的黑洞,一去不复返了!! ! 纵观中国***成立先后的历史及当今社会发展,的确,唯有中国***才能救中国,才能 让中国在群星璀璨中成为最耀眼的明星,它的伟大觉非偶然,它的伟大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在九十年的风雨历程中,它挥舞马克思主义的大旗,更重要的是密切联系中国的实际,在探 索中实践理论,在实践中完善发展理论,并再将其用于实践,在这种反复中,理论与实践都 呈现一种螺旋式的上升, 在此种双向的上升中, “手可摘星辰” 从不是梦想 , “英特纳雄奈尔” 一定会实现,而这也是《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一红色的经典的哲学名篇所反映 的深刻内涵! 我从沉思中醒来,继续仰望星空,的确,如温总理所言, “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 ,但我的迷 茫却也减少了很多,因为我相信在党的领导下,伟大的中国人民一定能实现民族的复兴,国 家的富强!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如是说!

       端正思想,善于调查研究 --读《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有感 这本书是毛泽东同志 1963 年 5 月修改《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 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 》时增写的一段话,1964 年 6 月收入 《毛泽东著作选读(乙种本),后收入《毛泽东著作选读》 》 (下册) 。 手中的小册子印刷于 1969 年。 文章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原理, 在肯定了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 验这三项实践中来的基础上, 进一步发挥了他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 面的重要发展--关于认识过程的辩证法思想, 分析了认识过程的两个 阶段,阐述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即从存在到思想、从物质到精 神,又从思想到存在、从精神到物质两次飞跃的观点,强调了第二次 飞跃的意义更大,因为它是检验认识,检验真理的唯一办法。这是对 《实践论》中提出的人类认识的总规律的补充和发挥。毛泽东指出了 许多同志不懂得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状况, 强调应当进行辩证唯物论 的认识论的教育,以便端正思想,做好工作,努力奋斗,建设一个社 会主义的伟大强国。 读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篇哲学论文后,最 深的感想是:字字珠玑、句句经典,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 是自 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 能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1-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社会实践中来的, 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 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 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客观事物从现象到本质的表现都有一 个过程,而人的认识还要受到已有知识水平和历史条件的局限,即使 对于已暴露出来的事物的现象和本质, 也不一定能完全把握, 所以说, 人的认识不能一次性完成,需要“多次的反复” ;真理是一个发展的 过程。 从工作的角度出发,端正思想,善于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与重要方法。 毛泽东同志说过,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 基、成事之道、创新之举,是实现民主、科学决策的重要措施和必要 途径。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就没有工作的主动权。在五年政协工 作中深深体会到, 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在工 作中的具体体现,是为领导提供科学决策的基础环节,是自己提高理 论素养、密切联系群众、学习实际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调查研究可 以察实情,求真知,出良策,促工作。 调查研究是人们对社会现象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活动。它是人 们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了解社会实践, 在大量占有第一手材料的基础 上,发挥人们大脑加工厂的作用,进行“取粗存精、去伪存真、由此 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的工作或过程,以获得某些规律性的认 识,用以指导实践的活动。调查研究的过程是一个认识事物、分析矛 盾、解决问题的过程。调查的本身不是目的,目的在于认识了解事物 -2- 的本质和规律性,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调查是研究的前提,没有调 查,就不可能有研究;研究是则是调查的发展,没有研究,调查也就 失去了意义。 因此,对我们的同志,应当进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教育,以 便端正思想,善于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克服困难,少犯错误,做好 工作,努力奋斗,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伟大强国,并且帮助世界被压 迫被剥削的广大人民,完成我们应当担负的国际主义的伟大义务。 -3-

跪求《实践论》《矛盾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其中一篇读后感。。。。急急急。。。

       今天,我在语文书上看到了这样一则漫画:

        漫画上有一个身着长袖,长裤,穿一双皮鞋的人。他嘴里瞅着一根烟,手里拿着一把斧头在砍树。而她的头上,有一只啄木鸟在啄他的头,啄木鸟边桌她的头边说:“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

        看了这则漫画,我想到了:现在横多人都随便破坏树木,严重的有:许多木材厂为了做一次性筷子,而大量砍伐树木。不严重的则是:有的人在公园玩,突发奇想而摘一根柳条做草帽。这些人从来没有想过他们这样桌会给大自然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吗?如果有100个人去看伐树木,那就会有一片树林倒下;如果有1000个人去看伐树木,那就会有一片森林倒下。我们为什么要看书呢?那即使是生活需要,那一额可以看了在中,如果有人中的话……:如果有100个人中,那就会有一片树林重生:如果有1000个人种那就会有一片森林重生。这对大自然,对我们,甚至是对地球都会有帮助。我们合乐而不为呢?

        让我们来保护地球吧!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不乱摘花草,从不践踏草坪开始。就算是一点一滴,也请同学们不要轻视。因为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及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当一点一滴汇成江海,我想信着时候的同学们已经造了一片树林了!

        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矛盾论》

        毛泽东

        (1937年8月)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列宁说:“就本来的意义讲,辩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列宁常称这个法则为辩证法的本质,又称之为辩证法的核心。因此,我们在研究这个法则时,不得不涉及广泛的方面,不得不涉及许多的哲学问题。如果我们将这些问题都弄清楚了,我们就在根本上懂得了唯物辩证法。这些问题是: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苏联哲学界在最近数年中批判了德波林学派的唯心论,这件事引起了我们的极大的兴趣。德波林的唯心论在中国***内发生了极坏的影响,我们党内的教条主义思想不能说和这个学派的作风没有关系。因此,我们现在的哲学研究工作,应当以扫除教条主义思想为主要的目标。

        一 两种宇宙观

        在人类的认识史中,从来就有关于宇宙发展法则的两种见解,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见解,一种是辩证法的见解,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两种宇宙观。列宁说:“对于发展(进化)所持的两种基本的(或两种可能的?或两种在历史上常见的?)观点是:(一)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二)认为发展是对立的统一(统一物分成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而两个对立又互相关联着)。”列宁说的就是这两种不同的宇宙观。

        形而上学,亦称玄学,这种思想,无论在中国,在欧洲,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间内,是属于唯心论的宇宙观,并在人们的思想中占了统治的地位。在欧洲,资产阶级初期的唯物论,也是形而上学的。由于欧洲许多国家的社会经济情况进到了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阶段,生产力、阶级斗争和科学均发展到了历史上未有过的水平,工业无产阶级成为历史发展的最伟大的动力,因而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于是,在资产阶级那里,除了公开的极端露骨的反动的唯心论之外,还出现了庸俗的进化论,出来对抗唯物辩证法。

        所谓形而上学的或庸俗进化论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这种宇宙观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和永远不变化的。如果说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而这种增减和变更的原因,不在事物的内部而在事物的外部,即是由于外力的推动。形而上学家认为,世界上各种不同事物和事物的特性,从它们一开始存在的时候就是如此。后来的变化,不过是数量上的扩大或缩小。他们认为一种事物永远只能反复地产生为同样的事物,而不能变化为另一种不同的事物。在形而上学家看来,资本主义的剥削,资本主义的竞争,资本主义社会的个人主义思想等,就是在古代的奴隶社会里,甚至在原始社会里,都可以找得出来,而且会要永远不变地存在下去。说到社会发展的原因,他们就用社会外部的地理、气候等条件去说明,他们简单地从事物外部去找发展的原因,否认唯物辩证法所主张的事物因内部矛盾引起发展的学说。因此,他们不能解释事物的质的多样性,不能解释一种质变为他种质的现象。这种思想,在欧洲,在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是机械唯物论,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则有庸俗进化论。在中国,则有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曾经长期地为腐朽了的封建统治阶级所拥护。近百年来输入了欧洲的机械唯物论和庸俗进化论,则为资产阶级所拥护。

        和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相反,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做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事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这样,唯物辩证法就有力地反对了形而上学的机械唯物论和庸俗进化论的外因论或被动论。这是清楚的,单纯的外部原因只能引起事物的机械的运动,即范围的大小,数量的增减,不能说明事物何以有性质上的千差万别及其互相变化,事实上,即使是外力推动的机械运动,也要通过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植物和动物的单纯的增长,数量的发展,主要地也是由于内部矛盾所引起的。同样,社会的发展,主要地不是由于外因而是由于内因。许多国家在差不多一样的地理和气候的条件下,它们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非常之大。同一个国家吧,在地理和气候并没有变化的情形下,社会的变化却是很大的。帝国主义的俄国变为社会主义的苏联,封建的闭关锁国的日本变为帝国主义的日本,这些国家的地理和气候并没有变化。长期地被封建制度统治的中国,近百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正在变化到一个自由解放的新中国的方向去,中国的地理和气候并没有变化。整个地球及地球各部分的地理和气候也是变化着的,但以它们的变化和社会的变化相比较,则显得很微小,前者是以若干万年为单位而显现其变化的,后者则在几千年、几百年、几十年、甚至几年或几个月(在革命时期)内就显现其变化了。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自然界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自然界内部矛盾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新旧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推动了新旧社会的代谢。唯物辩证法是否排除外部的原因呢?并不排除。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鸡蛋因得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鸡子,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因为二者的根据是不同的。各国人民之间的互相影响是时常存在的。在资本主义时代,特别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各国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的互相影响和互相激动,是极其巨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影响到世界各国内部的变化,同样地而且还特别深刻地影响到中国内部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是通过了各国内部和中国内部自己的规律性而起的。两军相争,一胜一败,所以胜败,皆决于内因,胜者或因其强,或因其指挥无误,败者或因其弱,或因其指挥失宜,外因通过内因而引起作用。一九二七年中国大资产阶级战败了无产阶级,是通过中国无产阶级内部的(中国***内部的)机会主义而起作用的。当着我们清算了这种机会主义的时候,中国革命就重新发展了。后来,中国革命又受了敌人的严重的打击,是因为我们党内产生了冒险主义。当着我们清算了这种冒险主义的时候,我们的事业就又重新发展了。由此看来,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到胜利,必须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的巩固。

        辩证法的宇宙观,不论在中国,在欧洲,在古代就产生了。但是古代的辩证法带着自发的朴素的性质,根据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还不可能有完备的理论,因而不能完全解释宇宙,后来就被形而上学所代替。生活在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期的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对于辩证法曾经给了很重要的贡献,但是他的辩证法却是唯心的辩证法。直到无产阶级运动的伟大的活动家马克思和恩格斯综合了人类认识史的积极的成果,特别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合理的部分,创造了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这个伟大的理论,才在人类认识史上起了一个空前的大革命。后来,经过列宁和斯大林,又发展了这个伟大的理论。这个理论一经传到中国来,就在中国思想界引起了极大的变化。

        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因此,具体地了解事物矛盾这一个法则,对于我们是非常重要的。

        二 矛盾的普遍性

        为了叙述的便利起见,我在这里先说矛盾的普遍性,再说矛盾的特殊性。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的创造者和继承者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他们发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已经把唯物辩证法应用在人类历史的分析和自然历史的分析的许多方面,应用在社会的变革和自然的变革(例如在苏联)的许多方面,获得了极其伟大的成功,矛盾的普遍性已经被很多人所承认,因此,关于这个问题只需要很少的话就可以说明白;而关于矛盾的特殊性的问题,则还有很多的同志,特别是教条主义者,弄不清楚。他们不了解矛盾的普遍性即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他们也不了解研究当前具体事物的矛盾的特殊性,对于我们指导革命实践的发展有何等重要的意义。因此,关于矛盾的特殊性的问题应当着重地加以研究,并用足够的篇幅加以说明。为了这个缘故,当着我们分析事物矛盾的法则的时候,我们就先来分析矛盾的普遍性的问题,然后再着重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的问题,最后仍归到矛盾的普遍性的问题。

        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这个问题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恩格斯说:“运动本身就是矛盾。”列宁对于对立统一法则所下的定义,说它就是“承认(发现)自然界(精神和社会两者也在内)的一切现象和过程都含有互相矛盾、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趋向”。这些意见是对的吗?是对的。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矛盾是简单的运动形式(例如机械性的运动)的基础,更是复杂的运动形式的基础。

        恩格斯这样说明过矛盾的普遍性:“如果简单的机械的移动本身包含着矛盾,那末,物质的更高的运动形式,特别是有机生命及其发展,就更加包含着矛盾。……生命首先就在于:生物在每一个瞬间是它自身,但却又是别的什么。所以,生命也是存在于物体和过程本身中的不断地自行产生并自行解决的矛盾;这一矛盾一停止,生命亦即停止,于是死就来到。同样,我们看到了,在思维的范围以内我们也不能避免矛盾,并且我们看到了,例如,人的内部无限的认识能力与此种认识能力仅在外部被局限的而且认识上也被局限的个别人们身上的实际的实现二者之间的矛盾,是在人类世代的无穷的—至少对于我们,实际上是无穷的—连续系列之中,是在无穷的前进运动之中解决的。”

        “高等数学的主要基础之一,就是矛盾……”

        “就是初等数学,也充满着矛盾。……”

        列宁也这样说明过矛盾的普遍性:“在数学中,正和负,微分和积分。

        在力学中,作用和反作用。

        在物理学中,阳电和阴电。

        在化学中,原子的化合和分解。

        在社会科学中,阶级斗争。”

        战争中的攻守,进退,胜败,都是矛盾着的现象。失去一方,他方就不存在。双方斗争而又联结,组成了战争的总体,推动了战争的发展,解决了战争的问题。人的概念的每一差异,都应把它看作是客观矛盾的反映。客观矛盾反映入主观的思想,组成了概念的矛盾运动,推动了思想的发展,不断地解决了人们的思想问题。

        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发生的,这是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的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

        由此看来,不论是简单的运动形式,或复杂的运动形式,不论是客观现象,或思想现象,矛盾是普遍地存在着,矛盾存在于一切过程中,这一点已经弄清楚了。但是每一过程的开始阶段,是否也有矛盾存在呢?是否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具有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呢?

        从苏联哲学界批判德波林学派的文章中看出,德波林学派有这样一种见解,他们认为矛盾不是一开始就在过程中出现,须待过程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才出现。那末,在那一时间以前,过程发展的原因不是由于内部的原因,而是由于外部的原因了。这样,德波林回到形而上学的外因论和机械论去了。拿这种见解去分析具体的问题,他们就看见在苏联条件下富农和一般农民之间只有差异,并无矛盾,完全同意了布哈林的意见。在分析法国革命时,他们就认为在革命前,工农资产阶级合组的第三等级中,也只有差异,并无矛盾。德波林学派这类见解是反马克思主义的,他们不知道世界上的每一差异中就已经包含着矛盾,差异就是矛盾。劳资之间,从两阶级发生的时候起,就是互相矛盾的,仅仅还没有激化而已。工农之间,即使在苏联的社会条件下,也有差异,它们的差异就是矛盾,仅仅不会激化成为对抗,不取阶级斗争的形态,不同于劳资间的矛盾;它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巩固的联盟,并在由社会主义走向共产主义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地解决这个矛盾。这是矛盾的差别性的问题,不是矛盾的有无的问题。矛盾是普遍的、绝对的,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过程中,又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 新过程的发生是什么呢?这是旧的统一和组成此统一的对立成分让位于新的统一和组成此统一的对立成分,于是新过程就代替旧过程而发生。旧过程完结了,新过程发生了。新过程又包含着新矛盾,开始它自己的矛盾发展史。

        事物发展过程的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列宁指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模范地作了这样的分析。这是研究任何事物发展过程所必须应用的方法。列宁自己也正确地应用了它,贯彻于他的全部著作中。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首先分析的是资产阶级社会(商品社会)里最简单的、最普通的、最基本的、最常见的、最平常的、碰到亿万次的关系—商品交换。这一分析在这个最简单的现象之中(资产阶级社会的这个‘细胞’之中)暴露了现代社会的一切矛盾(以及一切矛盾的胚芽)。往后的叙述又向我们表明了这些矛盾和这个社会各个部分总和的自始至终的发展(增长与运动两者)。”

        列宁说了上面的话之后,接着说道:“这应该是一般辩证法的……叙述(以及研究)方法。”

        中国***人必须学会这个方法,才能正确地分析中国革命的历史和现状,并推断革命的将来。

        三 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矛盾贯串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前面已经说过了。现在来说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

        这个问题,应从几种情形中去研究。

        首先是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中的矛盾,都带特殊性。人的认识物质,就是认识物质的运动形式,因为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而物质的运动则必取一定的形式。对于物质的每一种运动形式,必须注意它和其他各种运动形式的共同点,但是,尤其重要的,成为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的东西,则是必须注意它的特殊点,就是说,注意它和其他运动形式的质的区别。只有注意了这一点,才有可能区别事物。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这就是世界上诸种事物所以有千差万别的内在的原因,或者叫做根据。自然界存在着许多的运动形式,机械运动、发声、发光、发热、电流、化分、化合等等都是。所有这些物质的运动形式,都是互相依存的,又是本质上互相区别的。每一物质的运动形式所具有的特殊的本质,为它自己的特殊的矛盾所规定。这种情形,不但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在社会现象和思想现象中也是同样地存在着。每一种社会形式和思想形式,都有它的特殊的矛盾和特殊的本质。

        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例如,数学中的正数和负数,机械学中的作用和反作用,物理学中的阴电和阳电,化学中的化分和化合,社会科学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阶级和阶级的互相斗争,军事学中的攻击和防御,哲学中的唯心论和唯物论、形而上学观和辩证法观等等,都是因为具有特殊的矛盾和特殊的本质,才构成了不同的科学研究的对象。固然,如果不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普遍的原因或普遍的根据;但是,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的原因,或特殊的根据,也就无从辨别事物,无从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

        就人类认识运动的秩序说来,总是由认识个别的和特殊的事物,逐步地扩大到认识一般的事物。人们总是首先认识了许多不同事物的特殊的本质,然后才有可能更进一步地进行概括工作,认识请种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当着人们已经认识了这种共同的本质以后,就以这种共同的认识为指导,继续地向着尚未研究过的或者尚未深入地研究过的各种具体的事物进行研究,找出其特殊的本质,这样才可以补充、丰富和发展这种共同的本质的认识,而使这种共同的本质的认识不致变成枯槁的和僵死的东西,这是两个认识的过程:一个是由特殊到一般,一个是由一般到特殊。人类的认识总是这样循环往复地进行的,而每一次的循环(只要是严格地按照科学的方法)都可能使人类的认识提高一步,使人类的认识不断地深化。我们的教条主义者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就是,一方面,不懂得必须研究矛盾的特殊性,认识各别事物的特殊的本质,才有可能充分地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充分地认识诸种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另一方面,不懂得在我们认识了事物的共同的本质以后,还必须继续研究那些尚未深入地研究过的或者新冒出来的具体的事物。我们的教条主义者是懒汉,他们拒绝对于具体事物做任何艰苦的研究工作,他们把一般真理看成是凭空出现的东西,把它变 成为人们所不能够捉摸的纯粹抽象的公式,完全否认了并且颠倒了这个人类认识真理的正常秩序。他们也不懂得人类认识的两个过程的互相联结——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他们完全不懂得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不但要研究每一个大系统的物质运动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规定的本质,而且要研究每一个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长途中的每一个过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质。一切运动形式的每一个实在的非臆造的发展过程内,都是不同质的。我们的研究工作必须着重这一点,而且必须从这一点开始。 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例如,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用社会主义革命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大众和封建制度的矛盾,用民主革命的方法去解决;殖民地和帝国主义的矛盾,用民族革命战争的方法去解决;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用农业集体化和农业机械化的方法去解决;***内的矛盾,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去解决;社会和自然的矛盾,用发展生产力的方法去解决。过程变化,旧过程和旧矛盾消灭,新过程和新矛盾发生,解决矛盾的方法也因之而不同。俄国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所解决的矛盾及其所用以解决矛盾的方法是根本上不相同的。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严格地遵守的一个原则。教条主义者不遵守这个原则,他们不了解诸种革命情况的区别,因而也不了解应当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而只是千篇一律地使用一种自以为不可改变的公式到处硬套,这就只能使革命遭受挫折,或者将本来做得好的事情弄得很坏。

        为要暴露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在其总体上、在其相互联结上的特殊性,就是说暴露事物发展过程的本质,就必须暴露过程中矛盾各方面的特殊性,否则暴露过程的本质成为不可能,这也是我们作研究工作时必须十分注意的。

        一个大的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包含着许多的矛盾。例如,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有中国社会各被压迫阶级和帝国主义的矛盾,有人民大众和封建制度的矛盾,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有农民及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有各个反动的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等等,情形是非常复杂的。这些矛盾,不但各各有其特殊性,不能一律看待,而且每一矛盾的两方面,又各各有其特点,也是不能一律看待的。我们从事中国革命的人,不但要在各个矛盾的总体上,即矛盾的相互联结上,了解其特殊性,而且只有从矛盾的各个方面着手研究,才有可能了解其总体。所谓了解矛盾的各个方面,就是了解它们每一方面各占何等特定的地位,各用何种具体形式和对方发生互相依存又互相矛盾的关系,在互相依存又互相矛盾中,以及依存破裂后,又各用何种具体的方法和对方作斗争。研究这些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列宁说: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就是说的这个意思。我们的教条主义者违背列宁的指示,从来不用脑筋具体地分析任何事物,做起文章或演说来,总是空洞无物的八股调,在我们党内造成了一种极坏的作风。

        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所谓主观性,就是不知道客观地看问题,也就是不知道用唯物的观点去看问题。这一点,我在《实践论》一文中已经说过了。所谓片面性,就是不知道全面地看问题。例如:只了解中国一方、不了解日本一方,只了解***一方不了解国民党一方,只了解无产阶级一方、不了解资产阶级一方,只了解农民一方、不了解地主一方,只了解顺利情形一方、不了解困难情形一方,只了解过去一方、不了解将来一方,只了解个体一方、不了解总体一方,只了解缺点一方、不了解成绩一方,只了解原告一方、不了解被告一方,只了解革命的秘密工作一方、不了解革命的公开工作一方,如此等等。一句话,不了解矛盾各方的特点。这就叫做片面地看问题。或者叫做只看见局部,不看见全体,只看见树木,不看见森林。这样,是不能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的,是不能完成革命任务的,是不能做好所任工作的,是不能正确地发展党内的思想斗争的。孙子论军事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他说的是作战的双方。唐朝人魏徵说过:“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也懂得片面性不对。可是我们的同志看问题,往往带片面性,这样的人就往往碰钉子。《水浒传》上宋江三打祝家庄,两次都因情况不明,方法不对,打了败仗。后来改变方法,从调查情形入手,于是熟悉了盘陀路,拆散了李家庄、扈家庄和祝家庄的联盟,并且布置了藏在敌人营盘里的伏兵,用了和外国故事中所说木马计相像的方法,第三次就打了胜仗。《水浒传》上有很多唯物辩证法的事例,这个三打祝家庄,算是最好的一个。列宁说:“要真正地认识对象,就必须把握和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媒介’。我们决不会完全地作到这一点,可是要求全面性,将使我们防止错误,防止僵化。”我们应该记得他的话。表面性,是对矛盾总体和矛盾各方的特点都不去看,否认深入事物里面精细地研究矛盾特点的必要,仅仅站在那里远远地望一望,粗枝大叶地看到一点矛盾的形相,就想动手去解决矛盾(答复问题、解决纠纷、处理工作、指挥战争),这样的做法,没有不出乱子的。中国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同志们所以犯错误,就是因为他们看事物的方法是主观的、片面的和表面的。片面性、表面性也是主观性,因为一切客观事物本来是互相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人们不去如实地反映这些情况,而只是片面地或表面地去看它们,不认识事物的互相联系,不认识事物的内部规律,所以这种方法是主观主义的。

        不但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中的矛盾运动,在其相互联结上,在其各方情况上,我们必须注意其特点,而且在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中,也有其特点,也必须注意。

        事物发展过程的根本矛盾及为此根本矛盾所规定的过程的本质,非到过程完结之日,是不会消灭的;但是事物发展的长过程中的各个发展的阶段,情形又往往互相区别,这是因为事物发展过程的根本矛盾的性质和过程的本质虽然没有变化,但是根本矛盾在长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上采取了逐渐激化的形式。并且,被根本矛盾所规定或影响的许多大小矛盾中,有些是激化厂,有些是暂时地或局部地解决了,或者缓和了,又有些是发生了,因此,过程就显出阶段性来。如果人们不去注意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人们就不能适当地处理事物的矛盾。

        例如,自由竞争时代的资本主义发展为帝国主义,这时,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这两个根本矛盾着的阶级的性质和这个社会的资本主义的本质,井没有变化;但是,两阶级的矛盾激化了,独占资本和自由资本之间的矛盾发生了,宗主国和殖民地的矛盾激化了,各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即由各国发展不平衡的状态而引起的矛盾特别尖锐地表现出来了,因此形成了资本主义的特殊阶段,形成了帝国主义阶段。列宁主义之所以成为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就是因为列宁和斯大林正确他说明了这些矛盾,并正确地作出了解决这些矛盾的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策略。

        拿从辛亥革命开始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的情形来看,也有了若干特殊阶段。特别是在资产阶级领导时期的革命和在无产阶级领导时期的革命,区别为两个很大不同的历史阶段。这就是:由于无产阶级的领导,根本地改变了革命的面貌,引出了阶级关系的新调度,农民革命的大发动,反帝国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的革命彻底性,由民主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可能性,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在资产阶级领导革命时期不可能出现的。虽然整个过程中根本矛盾的性质,过程之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性质(其反面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并没有变?

       好了,今天关于“实践论读后感2000字”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实践论读后感2000字”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