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小学作文 小学作文
儿童成语故事100篇_儿童成语典故简短100个
zmhk 2024-06-05 人已围观
简介儿童成语故事100篇_儿童成语典故简短100个 谢谢大家给我提供关于儿童成语故事100篇的问题集合。我将从不同的角度回答每个问题,并提供一些相关资源和参考资料,以便大家进一步学习和了解。1.儿童的励志成语故事2
谢谢大家给我提供关于儿童成语故事100篇的问题集合。我将从不同的角度回答每个问题,并提供一些相关资源和参考资料,以便大家进一步学习和了解。
1.儿童的励志成语故事
2.有关描写儿童的四字成语故事
3.简短儿童成语故事
4.精选儿童成语故事大全10篇
5.最短最简单适合小班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6.儿童睡前成语故事
儿童的励志成语故事
.孔融让梨的故事。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大家都夸他是奇童。孔融很懂礼貌,父母非常喜爱他。一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给孔融兄弟们吃。
父亲叫最小的小弟挑,小弟挑走了一个最大的。父亲让孔融挑,孔融挑了个最小的梨子。
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们。”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
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中国。小孔融也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有关描写儿童的四字成语故事
#亲子教育# 导语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其特点是深刻隽永,言简意赅。以下是 为大家精心整理了3-6岁儿童成语故事范本精选,供大家的阅读。
篇一3-6岁儿童成语故事范本精选:出奇制胜想出奇计以取得胜利,比喻用别人意想不到的方法制服了对手。例﹔波斯湾战争中美国出奇制胜﹐很快取得了胜利。
战国时,燕国国君昭王派大将乐毅率兵攻打齐国。乐毅足智多谋,很快就打下了齐国的七十多个城。只有即墨城和吕城未被攻下。即墨城居民推选一个叫田单的人担任守城指挥。这时燕昭王已去世,他的儿子惠王继承了王位。
田单想,燕军强大,光凭勇敢是难以取胜的。于是他就派人到燕国,散布乐毅看不起惠王的流言。惠王得知后,非常生气,撤换了乐毅。田单利用这一时机,袭击燕军。他征集了一千多头牛,在它们的背上披上画有龙纹的红绸,在牛的角上绑上锋利的尖刀,在牛的尾巴上扎上用油浸泡过的芦苇。
一天夜间,田单挑选了五千名精壮的士兵,他们跟在牛的后面,点起火来。这群牛带着烈焰,向燕军兵营狂奔而去。燕军兵营顿时起火。燕军惊恐万状,四处溃逃,齐军大胜,收复失去的土地。西汉司马迁在他撰写的《史记》中,认为田单的这次胜利,是军事上出奇制胜的典范。
篇二3-6岁儿童成语故事范本精选:唇亡齿寒
嘴唇没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关系十分密切。例﹔这两个盟国互相依靠﹐有着唇亡齿寒的利害关系。
晋国举兵攻打号国,但晋军要开往号国必须通过虞国的国境。于是,晋国的国君献公用美玉和骏马,做为礼物,送给虞国,要求借路。
虞王身边的一位臣子宫子奇劝虞王说﹔”不要答应他们﹖虞国和号国好像嘴唇和牙齿一样,互相关联着。嘴唇没有了,牙齿岂能自保﹕如果借路去攻打号国,号国灭亡了,我们虞国也会跟着被灭掉。”
篇三3-6岁儿童成语故事范本精选:从容不迫
形容不慌不忙,非常镇静。例﹔他的演说从容不迫﹐有声有色﹐非常能吸引人。
战国时,哲学家庄子,有一次和他的好友惠子在濠水桥上观鱼。庄子说﹔”看鱼在水里从容不迫地游荡,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问﹔”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反问道﹔”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想的,但你总不是鱼,不可能知道鱼的快乐却是无疑的。”最后,庄子解释说﹔”你问我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可见你已经知道我是晓得鱼的快乐的。至于我为什么知道,那是因为我到了濠水桥上,看见鱼在水中悠游,所以觉得鱼很快乐。”出自《庄子》。
篇四3-6岁儿童成语故事范本精选:大材小用
大的材料用在小处,比喻使用不适当,造成浪费。例﹔他是一个骄傲的人﹐老是觉得自己是大材小用了。
南宋杰出的词人辛弃疾(1140-1207),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多次向朝廷建议出兵北伐收复被金国占领的土地。由于受到主和派大臣的排挤,他的主张始终未被采纳。1201年,当辛弃疾在绍兴任职时,宋朝皇帝下令召见他。
他的朋友,另一位爱国诗人陆游认为这是辛弃疾向皇帝当面陈述主张的好机会,于是写了一首诗赠给他,诗中有”大材小用古所叹”的句子。意思是大的人才用在小地方。从来都是可悲的事情。陆游惋惜辛弃疾虽有卓越的政治才能,但无法施展。
篇五3-6岁儿童成语故事范本精选:大公无私
只考虑公家的利益而没有自私的打算。例:这个人非常大公无私,所以很受到大家的欢迎。
春秋时期,晋国的国王晋平公问祁黄羊﹔”南阳县现在正需要一个县长,你看派谁去当比较合适﹕”祁黄羊说﹔”解狐很合适。他一定能够作个好县长。”晋平公知道解狐是祁黄羊的仇人,感到很奇怪,就问﹔”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推荐他呢﹕”祁黄羊说﹔”您只问我谁能够胜任,并没有问谁是我的仇人呀﹖”于是平公就派解狐去南阳当县长了。解狐果然成了一个出色的县长。
过了一些日子,晋平公又问祁黄羊说﹔”现在朝廷里缺少一个法官,你看谁适合担任这个职位﹕”祁黄羊说﹔”祁午很适合这个职务。”平公又奇怪起来,问﹔”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只问我谁适合,并没有问谁是我的儿子呀﹖所以我推荐了他。”平公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祁午果然也成了一个很出色的法官。
篇六3-6岁儿童成语故事范本精选:胆大如斗
胆像斗一样大,比喻做事大胆。例﹔这人很大胆﹐但是不够细心。
三国时期,蜀国的姜维胆量很大,也有才干,得到军师诸葛亮的器重,委任他为征西将军,并且竭力培植他。诸葛亮死后,蜀国的兵马就由他统率,任蜀国的大将军。他继承诸葛亮的遗志,多次领兵攻打魏国,都没有取胜。后来魏国征伐蜀国,蜀国寡不敌众,遭到惨败,后主刘禅投降。
不久,魏国的钟会阴谋叛变魏王,姜维认为时机已到,便假意与钟会勾结,企图趁机恢复蜀国。不料事机败露,姜维被魏兵所杀。魏兵剖开他的肚子,发现姜维的胆像斗一般大。
简短儿童成语故事
1. 儿童成语故事大全 四字成语大全
让枣推梨
ràng zǎo tuī lí
解释小儿推让食物的典故。比喻兄弟友爱。
出处《南史·王泰传》:“年数岁时,祖母集诸孙侄,散枣栗于床。群儿竞之,泰独不取。”《后汉书·孔融传》注引《融家传》:“年四岁时,每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
结构联合式
用法联合式;作定语、宾语;含褒义
近义词让梨推枣
例句《梁书·武陵王纪传》:“兄肥弟瘦,无复相代之期;让枣推梨,长罢欢愉之日。”
英译offer dates and decline pears
成语故事南北朝时期,王泰幼年时,祖母给他们分枣子和栗子,他不去参与争抢而是等他们拿完后自己再吃剩下的。汉朝时期的孔融4岁他与兄弟吃梨时,他从不挑大梨吃,而是把大梨让给大人们吃,家人都夸他很懂事。
2. 形容小孩子的四字成语有哪些形容小孩子的四字成语有:冰雪聪明、天真烂漫、聪明伶俐、天真无邪、童言无忌。
1、冰雪聪明[bīng xuě cōng míng]:比喻人聪明非凡。 [出处]唐·杜甫《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坐知七曜历,手画三军势。
冰雪净聪明,雷霆走精锐。” 2、天真烂漫[tiān zhēn làn màn]:天真:指心地单纯,没有做作和虚伪;烂漫:坦率自然的样子。
形容儿童思想单纯、活泼可爱,没有做作和虚伪。 [出处]宋·龚开《高马小儿图》:“此儿此马俱可怜;马高三尺儿未冠;天真烂熳好容仪;楚楚衣裳无不宜。”
3、聪明伶俐[cōng míng líng lì]:聪明:智力发达,天资高。 伶俐:灵活、乖巧。
形容小孩头脑机灵,活泼且乖巧。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你是聪明伶俐的人;也须识些轻重。”
4、天真无邪[tiān zhēn wú xié]:心地善良纯洁,没有不正当的想法。 [出处] 顾笑言《正月十八吃元宵》 5、童言无忌[tóng yán wú jì]:旧俗迷信于新年时厅堂多贴此四字,意指孩子说话不必忌讳,即使说了不吉利的话也无妨碍。
还可以说是很可爱或孩子说出的语言幽默生动,让人捧腹大笑。 [出处]巴金《家》:“老太爷因为觉群在堂屋里说了不吉利的话,便写了‘童言无忌,大吉大利’的红纸条,拿出来贴在门柱上。”
3. 形容儿童的四字成语有哪些形容儿童的四字成语有:
冰雪聪明,飞鸟依人,天真无邪,天真烂漫,欢蹦乱跳,青梅竹马等。
1、冰雪聪明bīng xuě cōng míng
解释:比喻人聪明非凡。
2、飞鸟依人fēi niǎo yī rén
解释:依:依恋。飞来的小鸟依偎在人的身边。比喻依附权贵。亦比喻小孩、少女娇小柔顺,可亲可受的情态。
3、天真无邪tiān zhēn wú xié
解释:(语)指心地单纯,性格直率,没有做作和虚伪。
4、伶牙俐齿líng yá lì chǐ
解释:伶、俐:聪明,灵活。 形容人机灵,很会说话。
5、天真烂漫tiān zhēn làn màn
解释:自然纯真;毫不造作。多指少年儿童纯真可爱。天真:心地单纯;不虚伪做作;烂漫:坦率自然。
6、虎头虎脑hǔ tóu hǔ nǎo
解释:形容壮健憨厚的样子(多指儿童)。
7、童言无忌tóng yán wú jì
解释:儿童天真无邪,讲话诚实,纵出不吉之言,亦无须见怪。 也用以讥人说话幼稚可笑。
8、青梅竹马qīng méi zhú mǎ
解释:形容男女儿童之间两小无猜的情状。
9、辨日炎凉biàn rì yán liáng
解释:古代传说中辩论太阳离地远近的故事。 后以之形容儿童的聪明早慧。
10、欢蹦乱跳huān bèng luàn tiào
解释:形容青少年健康活泼、生命力旺盛的样子。
4. 关于少年励志的四字成语故事刘绮燃荻读书。
梁代时彭城人刘绮,“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折之,燃荻为灯”,发奋读书。 苏廷吹火读书。
“少不得父意,常与仆夫杂处,而好学不倦。每欲读书,总无灯烛,尝于马厩中,借火照书诵焉,其苦如此。”
常林带经耕锄。汉末常林,“性好学,带经耕锄。
其妻常自馈饷之,林虽在田野,其相敬如宾。” 李密牛角挂书。
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
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
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
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管宁割席分坐。
汉时,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
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宁其后终于事业有成! 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车胤囊萤夜读。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
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
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
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万斯同闭门苦读。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
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
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
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唐伯虎潜心学画。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
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屈原洞中苦读。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
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范仲淹断齑划粥。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
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司马光警枕励志。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
5. 形容儿童的成语故事孔融让梨
孔融,字文举,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他是泰山都尉孔宙的第二个儿子。孔融四岁的时候,某年某月,正好是他祖父六十大寿,来客很多。有一盘香梨,放在寿台上面,母亲叫孔融把它分了。于是孔融就按长幼次序来分,每个人都分到了自己就得的一份,唯独给自己的那一个是最小的。父亲奇怪地问他:"别人都分到大的梨子,你自己却分到小的,为什么呢?‘孔融从容答道:"树有高的和低的,人有老的和小的,尊敬老人敬得长辈,是做人的道理!"父亲很是高兴。
三国志11的孔融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神童。4岁时,他就能背诵许多诗词,并且还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给孔融兄弟们吃。父亲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个最小的梨子,其余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兄弟。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们。”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 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汉朝。小孔融也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榜样。[1]
6. 适合四至五岁儿童成语故事有哪些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揠苗助长、掩耳盗铃、买椟还珠。
1、守株待兔解释: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出自:《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2、刻舟求剑解释: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出自:《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翻译: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就契那船说:‘这宝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了,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的。船已经走了,而剑不走,这样寻找宝剑,这不是糊涂吗?3、揠苗助长解释:揠:拔。
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翻译:宋国有个人嫌他种的禾苗老是长不高,于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们一株一株地拔高,茫茫然回家,对他家里人说:‘今天病了,不过,我总算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他的儿子急忙跑去看的,禾苗已全部于死了。”
4、掩耳盗铃解释: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出自:《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翻译:百姓有到钟的,想要背着它逃跑,那钟大不可辜负。以椎诋毁他,钟是一样的声音。
怕别人听见他而剥夺自己的,突然捂着自己的耳朵。5、买椟还珠解释:椟:木匣;珠:珍珠。
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翻译:楚国有一个人卖的珍珠在郑国的,为木兰的柜,用香料把椒,缀以珠玉,用玫瑰装饰,编辑把羽翠。郑国人买了他的柜子后返回的珍珠。
精选儿童成语故事大全10篇
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艺术的结晶,阅读这些妙趣横生的成语故事,我们可以了解祖国历史文化,开阔眼界,提高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用表述生动、深入浅出的故事来诠释成语的深刻寓意,通俗易懂,方便孩子的理解和记忆。以下是我为大家带来的简短儿童成语故事,希望大家喜欢。简短儿童成语故事 篇1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让人觉得莫名其妙。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程量,并且自言自语的说:“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
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简短儿童成语故事 篇2春秋时,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姓李,名耳,字老聃(“老子”是人们对他的尊称)。
老子对当时的社会不满,并反对当时政治革新,他怀念着远古的社会,认为社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痛苦。他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的社会。他的“小国寡民”社会大概的样子是:
国家很小,人民稀少。即使有许多的器具,人们也不去用它。不让人民用去冒险,也不向远处迁移,即使有车辆和船只,也无人去乘坐;即使有兵器装备,也无处去使用。要使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结绳记事的方法,吃得很香甜,穿得很舒服,住得很安适,满足于原有的风俗习惯。邻近各国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叫互相听得见,但是人们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
上面的这段文字就是安居乐业的大概意思,这个成语来源于《老子》,原文是“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成语的意思是表示生活美满、安定。
简短儿童成语故事 篇3“拔山举鼎”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形容力强气壮。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项羽本纪》,籍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今骓(zhui)不逝。”
项羽,名籍,秦末下相人。少年时代,项羽不喜欢读书写字,改学击剑,也不肯好好学。叔父项梁很生气,项羽说:“学写字只要能记记姓名就够了。击剑是对付个把人的,也不值得学,我要学习抵敌万人的本领。”项梁于是教他兵法,他很高兴,但也只求略知大意,不肯认真钻研。
据说,项羽二十二三岁时,身体魁梧,体力强壮,能把几百斤重的鼎举起来。
后来,项羽起兵反秦,接着又同刘邦争夺天下,从24岁开始,奋战了8年,最后被刘邦等包围在垓下,终于自刎于乌江。
自刎前,在四面楚歌的那天晚上,项羽在营帐中对着爱妾虞姬和叫骓的名马,慷慨高唱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简短儿童成语故事 篇4“安如泰山”这则成语来源于的《谏吴王》,原文是“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悦。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关;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枚乘,字叔,西汉淮阴(今属江苏)人,是汉代著名的文学家。汉景帝时,他在吴王刘濞府中担任郎中。
吴国是当时诸侯中的大国,吴王刘濞野心很大,图谋叛乱。汉景帝任用很有才能的晁错为御史大夫,晁错主张削减各诸侯国的领地,加强中央的权力。刘濞看到一些诸侯王纷纷被削减了领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难免,于是联络其他的几个诸侯准备叛乱。
枚乘写了《谏吴王》对刘濞进行劝谏。在谏书中,他说:“您要是能够听取忠臣的话,一切祸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那是比磊鸡蛋还要危险,比上天还要艰难的;不过,如果尽快改变原来的主意,这比翻手掌还容易,也能使地位比泰山还稳固。”
公元前154年,刘濞以“清君侧、杀晁错”为名,起兵叛乱。汉景帝听信谗言,杀了晁错,向诸侯王们表示歉意。
枚乘在此时又写了《重谏吴王》,劝刘濞罢兵。刘濞还是不肯回头。不久,汉朝大将周亚夫率领队伍打败了叛军。吴王刘濞被杀。
简短儿童成语故事 篇5“必恭必敬”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形容态度极为恭敬,后来也形容非常端庄和有礼貌。
这个成语来源于《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属于毛,不罹于里。天之生我,我辰安在?
周幽王姬宫涅是西周的最后一个国君,他昏庸暴虐。
公元前779年,褒国进献了一个姓姒的美女,叫褒姒。周幽王非常宠爱她。褒姒一向不爱笑,周幽王用音乐歌舞、美味佳肴都不能让她笑。有人献计点燃报警的烽火台,召来各路诸侯兵马,使他们上当,让褒姒笑一笑,幽王欣然同意。
他带褒姒到行宫游玩,夜晚传令点燃烽烟,各地诸侯见到烽烟,以为有盗寇侵扰京城,纷纷率领兵马赶来相救。到了一看,只见幽王在喝酒取乐。幽王派人对他们说:“没有什么盗寇,让你们辛苦了!”诸侯受骗,匆匆地来,匆匆地去。褒姒看了不由大笑,幽王也很开心。褒姒生了个儿子叫伯服,幽王废掉申后,立褒姒为王后;废掉申后生的太子宜臼,立伯服为太子。
宜臼遭到废黜,住在外祖父申侯家里。他对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满怀忧愁,心中非常痛苦,写了一首题目叫作《小弁》的诗,抒发自已的心情。
诗的第三节说:“看见屋边的桑树和梓树,一定要必恭必敬。我尊敬的是自己的父亲,我依恋的是自己的母亲。谁人不是父母的骨肉,谁人不是父母所生?上天生了我,可我的好日子到何处找寻?”由于幽王无道,诸侯纷纷叛离。公元前771年,宜臼的外祖父申侯联合犬戎的队伍进攻镐京。幽王下令点燃烽烟,但是诸侯受过骗,都不派救兵。犬戎的队伍攻下镐京,杀了幽王,掳走了褒姒。
“必恭敬止”后来演化为“必恭必敬”,也有写作“毕恭毕敬”的。
简短儿童成语故事 篇6汉大将军梁商的儿子梁冀,肩膀上耸,眼角倒竖,说起话来口齿不清。他从小放荡不羁,喜好喝酒、打猎、斗鸡。靠了他父亲和当皇后的妹妹的权势,官越做越大。
梁商死后,汉顺帝任命梁冀为大将军。接着,顺帝也死去,梁冀为了掌握朝政大权,强行把年仅八岁的刘缵立为皇上、这就是汉质帝。质帝虽然年幼,但很聪明。他见梁冀非常骄横,有一次召见群臣时,看着梁冀说:“这位是跋扈将军!”“跋扈”,是霸道、不讲理的意思;梁冀听到质帝这样责骂,恨透了他,他命手下人把毒酒加入饼里。质帝吃了,当天就死去。
在决定立新君的时候,大臣们又要求立刘蒜为帝。当时,蠢吾侯刘志正在和梁冀的小妹议婚,于是粱冀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当众宣布立刘志为皇上。这就是汉恒帝。接着,将力主立刘蒜为帝的两位大臣杀害。
刘志因梁冀的关系而当上了皇上,自然封他的小妹为皇后。这样,皇太后和皇后都是他的妹妹,他的权势更大,也更胡作非为了。梁冀利用搜刮来的钱大造豪华的住宅园林,开辟大片的猎场。仅仅一座兔苑就造了好几年,绵延几十里。
后来,梁冀当皇太后和皇后的两个妹妹先后去世,梁贵人受到桓帝宠幸。梁贵人本名邓猛,父亲早死,母亲宣氏改嫁给梁冀的亲戚梁纪。梁冀的妻子见她得长美,就认为干女儿,改姓梁,并把她送进宫中,结果受宠。梁冀怕她母亲宣氏泄露真情,派人去暗杀她,不料刺客被她家隔壁人家发现而逮住。
宣氏得知这个情况后,进宫向桓帝哭诉。这时,桓帝对梁冀的横行霸道已非常不满,就召集一些大臣商仪,决定除掉梁冀,并立即派出一千多武土包围了梁冀的府第。梁冀和他的妻子知道自己的罪孽深重,当天就自杀身死。
简短儿童成语故事 篇7唐穆宗长庆年间,传说有个处士马拯,听说衡山祝融峰人住着一个伏虎长老。他带了一个童仆,上山去拜访那位长老。
他登上祝融峰,见到一座佛寺里,果然有个须发皆白的老和尚。老和尚很热情,一定要留马拯吃饭,可是厨房里的油和盐正巧用完了。马拯就叫童仆下山去买油盐。老和尚陪送他走出寺门。马拯独自一人站在寺边欣赏山景。
这时,从山下又来了一个叫马沼的隐士。两人互通姓名之后,马沼说他在半山腰看见一只猛虎在叫人……马拯问了那人的年龄、容貌、衣着,惊叫道:“那是我的童仆!”马沼又说:“奇怪的是,那猛虎吃了人后,忽然变成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和尚。”不一会,老和尚回来了,马沼轻声对马拯说:“正是这个和尚。”
天晚了,老和尚要请他们住僧房,两人却喜欢住在斋堂里。他们把门紧紧闩上,观察着外面的动静。半夜里,有只老虎几次来撞门,两人用力顶住,门才没有被撞开。两人决心要除掉这只吃人的老虎,最终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第二天一早,两人说是后院一口井里传出怪声音,把老和尚骗到井边。当老和尚凑到井口看时,马沼一用力,把他推下井去。和尚一落水,立刻变成了老虎。两人搬来大石头,把它砸死了。两人下山时迷了路,后来幸亏遇见一个猎人,就住在搭在树上的窝棚里过夜。
半夜里,马拯突然被树下的人声吵醒。他借着月光一看,竟有几十个人,叫嚷着要替老虎报仇。猎人告诉他们,这些人都是被老虎吃掉了,可死后却替老虎开道,成了伥鬼。马拯骂道:“你们这些伥鬼,死在老虎嘴里,还要为它痛哭、报仇!”
古代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还要为老虎效力。成语“为虎作伥”由此而来,现形容为坏人做帮凶。
简短儿童成语故事 篇8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故不敢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
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细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简短儿童成语故事 篇9出处《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札,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释义“经”指常规,原则“义”指正理,准则。天经地义形容正确的,不可改变的因而也不容置疑的道理。
故事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姬贵死后,按习俗由他正夫人所生的世子姬敬继位。但是,景王生前曾与大夫宾孟商讨过,打算立非正夫人所生的长子姬朝为世子。这样,姬朝也有资格继位。于是,周王室发生了激烈的王位之争。
在这种情况下,晋顷公召集各诸侯国的代表在黑壤盟,商讨如何使用王室安宁。参加商讨的有晋国的赵鞅,郑国的淤吉、宋国的乐大心等。
会上。晋国的赵鞅向郑国的游吉请教什么叫“礼”。
游吉回答说:“我国的子产大夫在世时曾经说过,礼就是天之经,地之义,也就是老天规定的原则,大地施行的正理!它是百姓行动的依据,不能改变,也不容怀疑。”
赵鞅对游吉的回答很满意,表示—定要牢记这个道理。其他诸侯国的代表听了,也大都表示有理。接着,赵鞅提出各诸候国应全力支持敬王,为他提供兵卒、粮草,并且帮助他把王室迁回王城。后来,晋国的大夫率领各诸侯国的队伍,帮助敬王恢复王位,结束了周王室的王位之争。
简短儿童成语故事 篇10三国时期,有一个人叫卢毓,在魏国做官,由于他为魏文帝曹丕出了许多好主意,因此,受到朝廷器重,升为侍中、中书郎。
有一次,魏文帝对卢毓说:"国家能不能得到有才能的人,关键就在你了。选拔人才,不要取那些有名声的,名气不过是在地上画一个饼,不能吃的。"
卢毓回答说:"靠名声是不可能衡量才能的人,但是,可以发现一般的人才。由于修养高,行为好,而有名的,是不应该厌恶他们。我以为主要的是对他们进行考核,看他们是否真有才学。现在废除了考试法,全靠名誉提升或降职,所以真伪难辩,虚实混淆。"
魏文帝采纳了卢毓的意见,下令制定考试法。
释义: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简短儿童成语故事 篇11在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叫张僧繇。
一天,梁武帝要张僧繇在寺庙的墙上画四条金龙。张僧繇用三天的时间就画好了,并且画得非常像真龙。大家听说后,都去观看,发出阵阵赞叹声。可是,当人们走近一看,却发现每条龙都没有眼睛。张僧繇解释说:“如果我给龙加上眼睛,它们就会飞走的!”大家都不信,坚持要他加上眼睛。张僧繇没有办法,只好给两条龙加上了眼睛。奇怪的现象出现了:两条龙腾地一声飞上了天!
画龙点睛的寓意:画龙点睛是说,只要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就能解决问题。
简短儿童成语故事 篇12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这以后他又计划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撰写《三都赋》。为了在内容、结构、语言诸方面都达到一定水平,他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学巨著《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三都赋》受到谅也评,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两都赋》相比。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
简短儿童成语故事 篇13在东晋的时候,有个人叫谢安,他才华出众,年轻的时候在朝做官,但不久谢安就向皇帝辞官回家了。
谢安在东山下住了下来,他常常邀请名士到他家饮酒作诗,过着隐士般的生活。
在他四十岁的时候,前秦百万大军压境,国家随时被灭亡。为了国家,谢安出山当了宰相。他面对强敌从容镇定的指挥作战,淝水之战,以少数击败多数,大胜前秦苻坚,并趁机率军北伐收复失地,他为此东山再起。
释义: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
简短儿童成语故事 篇14释义:“扬镳”,举鞭驱马前进。分路前进,比喻各奔前程,各干各的事。
在南北朝的时候,北魏有一个名叫元齐的人,他很有才能,屡建功勋。皇帝非常敬重他,封他为河间公。元齐有一个儿子叫元志。他聪慧过人,饱读诗书,是一个有才华但又很骄傲的年轻人。孝文帝很赏识他,任命他为洛阳令。
不久以后,孝文帝采取了御史中尉李彪的建议,从山西平城搬迁到洛阳建都。这样一来,洛阳令成了“京兆尹”。在洛阳,元志仗着自己的才能,对朝廷中某些学问不高的达官贵族,往往表示轻视。
有一次,元志出外游玩,正巧李彪的马车从对面飞快地驶来。照理,元志官职比李彪小,应该给李彪让路,但他一向看不起李彪,偏不让路。
李彪见他这样目中无人,当众责问元志:“我是御史中尉,官职比你大多了,你为什么不给我让路?”
元志并不买李彪的帐,说:“我是洛阳的地方官,你在我眼中,不过是洛阳的一个住户,哪里有地方官给住户让路的道理呢?”
他们两个互不相让,争吵起来了。于是他们来到孝文帝那里评理。李彪说,他是“御史中尉”,洛阳的一个地方官怎敢同他对抗,居然不肯让道。元志说,他是国都所在地的长官,住在洛阳的人都编他主管的户籍里,他怎么同普通的地方官一样向一个御史中尉让道?
孝文帝听他们的争论,觉得各有各的道理,不能训斥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便笑着说:“洛阳是我的京城。我听了,感到你们各有各的道理。我认为你们可以分开走,各走各的,不就行吗?”
简短儿童成语故事 篇15远古人生活在天地之间,他们很想知道天地是怎样形成的。渐渐地,他们创造出一个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天地还没有形成,到处是一片混沌。它无边无沿,没有上下左右,也不分东南西北,样子好像一个浑圆的鸡蛋。这浑圆的东西当中,孕育一个人类的祖先——盘古。
过了一万八千年,盘古在这浑圆的东西中孕育成熟了。他发现眼前漆黑一团,非常生气,就用自己制造的斧子劈开了这混混沌沌的圆东西。随着一声巨响,圆东西里的混沌,轻而清的阳气上升,变成了高高的蓝天,重而浊的阴气下沉,变成了广阔的大地。从此,宇宙间就有了天地之分。
“开天辟地”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开始有人类历史,也用来表示前所未有,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简短儿童成语故事 篇16春秋时代,楚平王是个很迷恋女人的君王,后来还霸占了自己的儿媳妇。大臣伍奢对君主这样的行为非常反对。楚王一不高兴,下令把伍奢抓起来,连伍奢的大儿子也一起被杀死。然后,二儿子伍子胥看情形不对,他赶紧逃命。
一路上躲躲藏藏,有什么风吹或草摇动的声音,他都会被吓到。
有一天,伍子胥来到江边,遇到一个渔翁,伍子胥把事实真相都告诉了他。
后来,渔翁上岸帮他找吃的,伍子胥怕他去告密,就躲在岸上的芦苇丛里。等到渔翁一回来,发现他不在,就要他不用担心,快点出来,让他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当伍子胥要走之前,还叮咛渔翁千万不要跟别人说起见过他的事情。渔翁见伍子胥怀疑自己,为了不让他担心,竟然投江而死。伍子胥非常难过,继续逃亡的生活。
后来,他在吴国受到重用,掌握了吴国的军队,他立刻攻打楚国,报了杀父的深仇大恨。
简短儿童成语故事 篇17从前,有个农民在田里种萝卜,他累得满头都是汗水。正在这时,忽然跑来一只野兔,一头撞在旁边的大树上。农民走过去一看,兔子撞死了。那个人很高兴,把野兔捡了起来,晚上他把野兔吃了。他想:要是每天都有一只野兔吃该有多好啊!
第二天,他到地里不劳动了,坐在大树下等着,希望再有野兔跑过来,自己撞死在大树上。
他等了一天又一天,野兔没有再来,农民的萝卜全都枯死了。
“守株待兔”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株”在这儿就是“树”。这个成语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比喻有人把偶然发生的事情当作经验,还牢牢守住不放。一个是比喻有人不愿切实地工作,妄想得到意外的收获。
最短最简单适合小班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婴幼儿# 导语成语是语言中的精华,是历史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下面是 考 网分享的精选儿童成语故事大全10篇。欢迎阅读参考!
1.精选儿童成语故事大全 篇一
铁杵磨针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2.精选儿童成语故事大全 篇二
杯水车薪
从前,有一个樵夫,每日靠砍柴卖钱的微薄收入来养家糊口。一天,天气非常炎热,樵夫像往常一样推着一车满满的柴到街市上卖。他把那些砍来的柴捆成一把一把的,一部分放到了地上,一部分仍然放在柴车上,因为累了一整天,又饥又渴,就找了个地方坐下喝口茶吃些干粮,谁知才歇息了片刻,就突然闻到一股浓烟的味道,回头一瞧,原来是自己车上的柴着火了。柴夫急忙放下水杯,连滚带爬地跑过去。可是柴车上的火苗已经蹿得很高了。这可怎么办啊,这附近根本没有水,怎么救火呢?他急得满头大汗,突然他看到了地上的水杯,正是他刚才休息时准备喝的水。就连忙抓起水杯把水浇到一车柴上。可是,这小小的一杯水,怎么能扑灭那熊熊燃烧的大火呢?就一会的功夫,那辆柴车和他辛辛苦苦砍下的柴便化为一堆灰烬。
3.精选儿童成语故事大全 篇三
南辕北辙
从前有一个人,从魏国到楚国去。他带上很多的盘缠,雇了上好的车,驾上骏马,请了驾车技术精湛的车夫,就上路了。楚国在魏国的南面,可这个人不问青红皂白让驾车人赶着马车一直向北走去。
路上有人问他的车是要往哪儿去,他大声回答说:“去楚国!”路人告诉他说:“到楚国去应往南方走,你这是在往北走,方向不对。”那人满不在乎地说:“没关系,我的马快着呢!”路人替他着急,拉住他的马,阻止他说:“方向错了,你的马再快,也到不了楚国呀!”那人依然毫不醒悟地说:“不要紧,我带的路费多着呢!”路人极力劝阻他说:“虽说你路费多,可是你走的不是那个方向,你路费多也只能白花呀!”那个一心只想着要到楚国去的人有些不耐烦地说:“这有什么难的,我的车夫赶车的本领高着呢!”路人无奈,只好松开了拉住车把子的手,眼睁睁看着那个盲目上路的魏人走了。
那个魏国人,不听别人的指点劝告,仗着自己的马快、钱多、车夫好等优越条件,朝着相反方向一意孤行。那么,他条件越好,他就只会离要去的地方越远,因为他的大方向错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4.精选儿童成语故事大全 篇四
掩耳盗铃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5.精选儿童成语故事大全 篇五
画饼充饥
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叫卢毓[yù]的人,他是前东汉名臣卢植的小儿子,卢毓为人忠厚,学识渊博,魏文帝把他提拔为侍中。
在职三年卢毓对魏文帝曹丕提出过很多好的建议,魏文帝最初不太高兴,但是后来见他忠心耿耿,踏踏实实,就提拔他做了吏部尚书。接着魏文帝要卢毓推荐一个与他自己差不多的人接替侍中的职位,卢毓推荐了郑冲。
魏文帝说,郑冲这个人你不推荐我也知道,你重新推荐一个我不知道的人吧,卢玉推举了阮武和孙幽二人,后来魏文帝选择孙幽担任了侍中。
有一次,魏文帝对卢玉说,国家能不能得到有才能的人,关键在于选拔人才,选拔人才不要只看那些有名声的,名气不过像在地上画的饼一样,是不能吃的。
卢毓回答说,靠名声不可能真正得到有才能的人,只能发现一般的人。我认为好的办法是对他们进行考核,看他们是否真的有才学,现在废除了考试法,全靠名誉提升或降职,所以真伪难辨,虚实混淆。
后来,魏文帝采纳了卢毓的意见,下令制定考试法,用推荐和考试相结合的办法录用人才,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现在人们就用画饼充饥来比喻只凭虚名空谈或者空想,借以自我安慰,而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
6.精选儿童成语故事大全 篇六
刻舟求剑
从前,有个人带着一把宝剑坐船。船才开出来,突然听见“扑通”一声,他的剑落到水里去了。
怎么办呢?他想了半天,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他用小刀在船上刻了一个印记,便悠然自得的在船上坐着。
划船的人很着急,对他说:“让我把船停下来,你快跳下去把剑捞起来吧!”
可那个人却指着船说:“到了对岸再说吧,反正我在船上划了一条线,剑是从这儿落下去的,到时候从这里下去找就行啦!”
划船的人说:“你的剑掉进了水里,剑又不会跟着船走,怎么还能在对岸找到呢?”
那个人不听船夫的话,于是,船夫把船划到了对岸。
这时,那个人脱掉衣服,从他划的那条线那里跳了下去,可他捞了很久什么也没捞到。
剑掉进了河里,现在船走了这么远,他是不能从船上的线找到剑的。
刻舟求剑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舟”是“船”,“求”是“寻找”。有的人办事不管时间地点的变化,始终不肯改变原来的主意,我们就可以说他是刻舟求剑。
7.精选儿童成语故事大全 篇七
黔驴技穷
过去贵州(黔)这个地方没有驴。有个多事的人运来了一头驴,运来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驴放到山脚下。
一只老虎看见了驴,以为这个躯体高大的家伙一定很厉害,就躲在树林里偷偷观察着,后来又悄悄走出来,小心翼翼地接近驴,不知道驴子的底细。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驴叫的声音很特别,很恐怖。大虎大吃一惊,远远躲开,以为驴要咬自己了,非常恐惧。然而,老虎反复观察以后,觉得驴并没有什么特殊本领,而且越来越熟悉驴的叫声了。
老虎开始走到驴的前后,转来转去,还不敢上去攻击驴。以后,老虎慢慢逼近驴,越来越放肆,或者碰它一下,或者靠它一下,不断冒犯它。驴非常恼怒,就用蹄子去踢老虎。
老虎心里盘算着:“你的本事也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老虎腾扑过去,大吼一声,咬断了驴的脖子,把驴给吃掉了。
这个故事说明,驴子看上去躯体高大,好像很厉害;声音洪亮,好像有本事。但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驴子的本领不过如此。不值得畏惧。
8.精选儿童成语故事大全 篇八
守株待兔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释读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9.精选儿童成语故事大全 篇九
班门弄斧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
班门弄斧即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实,“班门弄斧”这句成语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雏形了。文学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这样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门,斯颜耳!”意思是说,在鲁班和郢人(也是一个操斧能手)的门前表现用斧子的本事,脸皮也太厚了。
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
10.精选儿童成语故事大全 篇十
孟母断机
孟轲(kē)是战国时代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成就与他母亲的严格教育是分不开的。
孟轲小时候也很贪玩。一天,孟母正在织布,还未到放学时间,小孟轲却逃学跑回家。孟母见了,气得浑身发抖。她把小孟轲叫到跟前,说:“孩子,穷人无本,力气是钱。娘每天没日没夜地辛苦织布,赚(zhuàn)钱供你上学。可是,你却逃学。”说着,孟母拿起剪刀,“咔嚓”一声,把织布机上的绫(líng)子一刀剪断。
小孟轲见娘生这么大的气,吓坏了,连忙央求说:“娘,我错了!我一定改!”
孟母见小孟轲知错,舒了一口气,指着机上的断绫说:“孩子,不管做什么事,功到才能成。你不好好上学,就跟这些断绫一样,怎么能成材呢?”
明白了娘的一片苦心,小孟轲赶快回到学堂。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逃过学。
孟轲在孟母的循循善诱下,勤奋学习,成了学堂里有名的好学生。
儿童睡前成语故事
1、走马看花的故事
唐朝中期,有位著名的诗人孟郊。他出身贫苦,从小勤奋好学,很有才华。但是,他的仕途却一直很不顺利,从青年到壮年,好几次参加进士考试都落了第。他虽然穷困潦倒,甚至连自己的家属都养不起,但他性情耿直,不肯走权贵之门。他决心刻苦攻读,用自己的真才实学,叩开仕途的大门。唐德宗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孟郊又赴京参加了一次进士考试,这次,他进士及第了,孟郊高兴极了。他穿上崭新的衣服,扎上彩带红花,骑着高头大马,在长安城里尽情地游览。京城美丽的景色使他赞叹,高中进士的喜悦又使他万分得意,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著名的《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首诗把诗人中了进士后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成为千古名句。
2、拭目以待的故事
三国时期,曹操势力强大,严重威胁着江东的孙权和荆州的刘备。孙权和刘备准备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曹操。于是,诸葛亮带着刘备联合孙权的使命来到了东吴。
当时曹操给孙权发来了檄文,对东吴以武力相威胁。孙权就召集群臣商量对策,并且邀请诸葛亮一同参加。孙权的谋士张昭主张向曹操投降,便首先跳出来向诸葛亮发难。张昭说:“先生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而管仲作为齐桓公的相国,治国有方,称霸于诸侯;乐毅扶持微弱的燕国,让它变得越来越强大。刘备在没有得到先生相助的时候,尚且能纵横天下,割据城池;可是得了先生以后,却见曹兵一出,便弃甲抛戈,望风披靡,如今失地无数,连安身的处所也将没有了。难道管仲乐毅,也是这样的吗?现在,那些朝廷大臣和山林隐士,对你帮助刘备复兴汉室、除去曹操都在拭(shì)目以待呀!” 诸葛亮听了,笑笑说:“大鹏一飞冲天,哪里是燕雀之类的小鸟所能了解的。军事上的事,就如同给一个人治病一样,开始时只能用稀粥调养,用温和的药治疗;等到他身体好些的时候,才能用肉食进补,同时下猛药治疗。目前刘备虽然还不够强大,却使夏侯惇(dūn)、曹仁等心惊胆战。就是管仲、乐毅用兵,也不过如此吧?”
3、声东击西的故事
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目的是团结西域诸国共同对抗匈奴。为了使西域诸国便于共同对抗匈奴,必须先打通南北通道。地处大漠西缘的莎车国,煽动周边小国,归附匈奴,反对汉朝。班超决定首先平定莎车。莎车国王北向龟兹求援,龟兹王亲率五万人马,援救莎车。班超联合于阗等国,兵力只有二万五千人,敌众我寡,难以力克,必须智取。班超遂定下声东击西之计,迷惑敌人。他派人在军中散布对班超的不满言论,制造打不赢龟兹,有撤退的迹象。并且特别让莎车俘虏听得一清二楚。这天黄昏,班超命于阗大军向东撤退.自己率部向西撤退,表面上显得慌乱,故意放俘虏趁机脱逃。俘虏逃回莎车营中,急忙报告汉军慌忙撤退的消息。龟兹王大喜,误认班超惧怕自己而慌忙逃窜,想趁此机会,追杀班超。他立刻下令兵分两路,追击逃敌。他亲自率一万精兵向西追杀班超。班超胸有成竹,趁夜幕笼罩大漠,撤退仅十里地,部队即就地隐蔽。龟兹王求胜心切,率领追兵从班超隐蔽处飞驰而过,班超立即集合部队,与事先约定的东路于阗人马,迅速回师杀向莎车。班超的部队如从天而降,莎车猝不及防,迅速瓦解。莎车王惊魂未定,逃走不及,只得请降。龟兹王气势汹汹,追走一夜,未见班超部队踪影,又听得莎车已被平定,人马伤亡稍重的报告,大势已去,只有收拾残部,悻悻然返回龟兹。
4、茕茕孑立的故事
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晋灭东吴,所谓“降孙皓三分归一统”,结束了几十年的割据局面,统一了中国。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一统,采取了有效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广揽贤能”,着重于西蜀与东吴的遗老故臣,凡有声望的、有本事的,都极力笼络;笼络不成,就设法除去,以达到不为我用也不许为我害的目的。同时,把“以孝治天下”作为其伦理总纲,提倡孝父母,敬老人,抚恤孤寡。
5、举一反三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称为孔圣人。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6、贪得无厌
贪得无厌,汉语词语,原意:贪婪得到从不厌烦。今意:贪图名利或金钱之心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
春秋末期,周朝的统治分崩离析,各诸侯纷纷独立,割据一方。晋国是其中实力较强的一个诸侯国。
晋国有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范氏、智伯、中行氏六个上卿。
其中,智伯野心勃勃,千方百计地想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他先联合韩、赵、魏三家攻打中行氏,强占了中行氏的土地。
过了几年,他又强迫韩康子割让了一块有一万户人家的封地。接着,他又威逼魏桓子。魏桓子迫不得已,也只好割地求和。
获得这三位上卿的土地后,智伯得意忘形,以为天下所有人都害怕自己,便又要求赵襄子割让蔡和皋狼这两个地方。
赵襄子坚决不肯答应。智伯恼羞成怒,胁迫韩康子和魏桓子一同讨伐赵襄子,双方在晋阳对峙了三年。
赵襄子采纳谋士张孟谈的计策,说服韩康子和魏桓子与自己联合起来,乘夜出兵偷袭智伯,将他杀死。
智伯因为十分贪心,永远得不到满足,终于落了个亡命的下场。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后人将它引申成“贪得无厌”这句成语,用来训诫人不要贪求多得,以免引起别人的反感,而落得身败名裂。这故事说明,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利益,结果连现有的利益和性命都没有了.
7、画地为牢
相传在很久之前的社会里,人们都很自律,道德高尚,如果有人犯了错误,就在地上画个圈把他限制住以示惩罚,即使这样,哪怕他身边空无一人,他也决不会提前走出圈子半步。
商纣期间,打柴的武吉是一个孝子。一天他到西岐城来卖柴。在南门,正赶上文王车驾路过。由于市井道路狭窄,将柴担换肩翻转扁担时把守门的军士打了一下,当即就打死了,武吉被抓起来见文王。
文王说:“武吉打死了军士,理当抵命。”于是下令在南门地上画个圈做牢房,竖了根木头做狱吏,将武吉关了起来。
三天后,大夫散宜生路过南门,见武吉悲声痛哭,问他:“杀人偿命,理所当然。你为什么要哭呢?”
武吉说:“小人母亲七十岁了,她只有我一个孩子,小人也没有妻子,母老孤身,就怕要饿死了!”
散宜生入城进殿来见文王,说:“不如先放武吉回家,等他办完赡养母亲的后事,就来抵偿王相之命。不知如何?”文王准了,就让武吉回家去了。
“画地为牢”意思是在地上画一个圈当做监狱。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或做指定范围内的事,不得逾越。
儿童睡前成语故事如下:1、《孔融让梨》
从前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明懂事。孔融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不少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们让弟弟先拿。孔融看了看盘中的梨,发现梨有大有小,但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
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哩。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他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
这个故事是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讲给孩子听后,可以告诉他们要懂得谦让,礼让他人。
2、《拔苗助长》
宋国的时候,有一位农夫,嫌自己种的秧苗长得太慢,整天忧心忡忡。有一天,他又如往常一样去田里干活,看着这些秧苗,似乎一点没长,于是他开始冥思苦想,要用什么办法使地里的秧苗长得快一些呢?
忽然他灵机一动,跑到田里把禾苗一个个地拔高,看着地里的秧苗一下子长高了不少,他开心极了。收拾好农具就准备回家。一到家就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干了不少活,总算让田里的秧苗长高了一大截。“
家人觉得奇怪,赶紧跑到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全都枯萎了。宋国人知道后一脸懊悔。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很多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不可一味地求快,反而忽略了其根基。不该急于求成,否则只会把事情弄得更糟。
好了,今天关于儿童成语故事100篇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儿童成语故事100篇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儿童成语故事100篇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
下一篇:元宵节的古诗词10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