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初中作文 初中作文

关于地震_关于地震的文案

zmhk 2024-05-14 人已围观

简介关于地震_关于地震的文案       大家好,今天我来和大家聊一聊关于关于地震的问题。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会将我所了解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并与大家分享,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为什么会地震2.地震发生时,我们该怎么办? 地震发生了具体有什么对策?3.关于

关于地震_关于地震的文案

       大家好,今天我来和大家聊一聊关于关于地震的问题。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会将我所了解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并与大家分享,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为什么会地震

2.地震发生时,我们该怎么办? 地震发生了具体有什么对策?

3.关于地震逃生方法是什么

4.关于地震的作文精选5篇

5.地震发生时我们该如何减少伤害

6.地震预防知识

关于地震_关于地震的文案

为什么会地震

       一、什么是地震。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它就像海啸、龙卷风、冰冻灾害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

二、地震形成原因

       地球运动中,地壳也在不断运动变化。 地球的运动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对地下岩石产生了非常强的作用力,当岩石承受不了这种力时,就会突然发生破裂和错动。? 地震是指地壳中因岩体错动断裂而释放能量引起的地表振动。 岩石破裂产生地震波,地震波传到地表,地面随之就振动起来,这就是地震。

三、地震的危害

       地震直接灾害是地震的原生现象,如地震断层错动,以及地震波引起地面振动,所造成的灾害。主要有:地面的破坏,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滑坡、泥石流等),海啸、地光烧伤等。

       地震次生灾害是直接灾害发生后,破坏了自然或社会原有的平衡或稳定状态,从而引发出的灾害。主要有:火灾、水灾、毒气泄漏、瘟疫等。其中火灾是次生灾害中最常见、最严重的。

四、避震要点

       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这是因为,震时预警时间很短,人又往往无法自主行动,再加之门窗变形等,从室内跑出十分困难;如果是在楼里,跑出来更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若在平房里,发现预警现象早,室外比较空旷,则可力争跑出避震。

       躲在室内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物体旁,空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远离建筑物,开阔、安全的地方。

       应趴下,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以利呼吸;蹲下或坐下时尽量蜷曲身体;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以防摔倒或因身体移位,暴露在坚实物体外而受伤。

       低头,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如枕头、被褥等顶在头上以保护头颈部;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眼睛;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充溢;要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无论在什么场合,街上、公寓、学校、商店、娱乐场所等,均如此。因为,拥挤中不但不能脱离险境,反而可能因跌倒、踩踏、碰撞等而受伤。

       参考:百度百科

地震发生时,我们该怎么办? 地震发生了具体有什么对策?

       故事一:

       白乐潇是一位12岁的女孩。地震发生时,她的bai胳膊被教室的门卡住,为了让后面的同学跑出教室,她忍住疼痛自己把胳膊拽断了。同学得救了,她却从此失去了一条手臂。这位舍己救人的小姑娘,人们把她称为“小英雄“。

       故事二:

       王周明是名年轻教师,是50多名学生的班主任。地震发生时,他指挥学生分两路,从教室的前、后门逃生。房屋垮塌的一瞬间,他一个箭步冲上前去,把还没跑出教室的一名女生推出教室。

       这时,一根粗大的横梁打在他头上,他的头盖骨被击碎。废墟中,她的身体断成两截,脸部血肉模糊。她的双手仍紧紧拥着两个学生!人们怎么掰,也无法掰开她紧紧搂住学生的双手!

       故事三:

       在汶川地震发生十多个小时后,一位满脸是血的北川男孩从废墟中被救出。就在武警官兵准备把他转移到安全地带时,他艰难地举起还能动弹的右手,虚弱而又标准地敬了一个少先队队礼。担架上的小男孩不忘向援救他的官兵叔叔敬礼感恩的举动,让无数的人深受感动。

       他的名字叫郎铮。目前正在接受治疗。郎铮对照顾他的某部的医护人员说:“我也要当,和爸爸一起去救叔叔阿姨”。当温总理到医院去看望小郎铮时,他给温总理也敬了个队礼。目前,很多网友推荐他做奥运火矩手。同时,也尊称他为“敬礼娃娃”。

       故事四:

       小林浩是映秀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地震发生时大家都往外跑,但被板子砸倒在地。“当时石板后面传来一个学的哭声。我就告诉她,别哭了,我们一起唱歌吧。大家就开始唱学校教的歌。最后一首《大中国》唱完后,学不哭了。”

       两个小时后,小林浩开始慢慢挪动身子向外爬。由于个子小,他几经努力终于爬出了废墟。逃出生天的他没有跑,而是又爬了回去,连拖带拽地将两个昏迷的同学拉出废墟。被问到为什么要这么做时,他只是稚气地大声宣告:“我是班长”。

       故事五:

       5月12日下午,在四川成都温江区玉石实验小学里,同学们都在上课,忽然,地震了,同学们都慌忙向操场跑去,跑在最前面的是十二岁的陈浩,陈浩跑着跑着,他看见有一面墙要倒了,而一个学正向这边跑来。

       说是迟那是快,陈浩飞奔到墙下,用力一推,把女孩推出几米外,但是,陈浩自己却被瞬间倒下来的墙压在了下面。当问陈浩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的回答是:“老师常常教育我们要向雷锋学习”。陈浩真是太伟大了,小小年纪为了救同学,差点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关于地震逃生方法是什么

       地震灾害特点

        地震造成的灾害往往突然,严重。同时有大批伤员,多发伤多见。地震造成的伤害主要由房屋倒塌造成人体砸伤、压伤。头颅、胸腹、四肢、脊柱均可受伤。由于同时出现大批伤员,现场救护往往需在救护群众帮助下进行。因此,作好现场指挥、现场伤员分类工作十分重要。

        现场指挥

        救护人员必须掌握现场特点,包括房屋倒塌程度水电、通讯等设施破坏程度,可能受伤人员数和伤员地点。救援人员迅速组成现场救护指挥站,组织人员将伤员脱离受伤现场。在选定的安全场地对伤员进行现场救护。救护人员还需根据病人受伤程度、部位,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分类,有利于按伤员伤情的轻重缓急进行救护和向医院转送。

       地震现场如何进行急救

       1、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行心肺复苏,首先要清除掉口鼻腔中的泥土,保护呼吸道通畅。迅速转送医院。

       2、休克伤员平卧,尽量减少搬动。地震造成的休克往往伴胸腹外伤,要迅速转送医院。

       3、开放伤快迅清除伤口周围泥土,用敷料或其它洁净物品包扎、止血。地震造成开放伤口破伤风和气性坏疽发生率很高,应尽快送医院彻底清创,肌注破伤风抗毒素。

       4、四肢骨折选择一切可利用的方法进行妥善固定(见骨折固定方法)后迅速转送医院。

       5、脊柱骨折地震多见。脊柱骨折现场不易发现。因此,搬动和转送时要格外注意。颈椎骨折搬动时要保持头部与身体轴线一致;胸腰椎骨折搬动时身体保持平直,防止脊髓损伤。有截瘫时同样要按上述方法搬动,防止加重脊髓损伤。颈骨折要围领等方法固定。所有脊柱骨折都要用平板搬运。途中要将伤员与平板之间用宽带妥善固定,尽量减少颠簸对骨髓造成的损伤。

       急救时的注意事项

       1、保持冷静,忙而不乱,有效地指挥现场急救。

       2、分清轻重缓急,分别对伤员进行救护和转送。

       3、怀疑有骨折,尤其是脊柱骨折时,不应让伤员试行行走,以免加重损伤。

       4、脊柱骨折伤员一定用木板搬运,不能用帆布等软担架搬运,防止脊髓损伤加重。

       怎样搬运受伤人员

        若只有一位救护员可采取的方法:

       ①扶行法:

       适宜清醒伤病者。没有骨折,伤势不重,能自己行走的伤病者。

       <方法>

       救护者站在身旁,将其一侧上肢绕过救护者颈部,用手抓住伤病者的手,另一只手绕到伤病者背后,搀扶行走。

       ②背负法:

       适用老幼、体轻、清醒的伤病者。

       <方法>

       救护者朝向伤病者蹲下,让伤员将双臂从救护员肩上伸到胸前,两手紧握。救护员抓住伤病者的大腿,慢慢站起来。

       如有上、下肢,脊柱骨折不能用此法。

       ③爬行法:

       适用清醒或昏迷伤者。

       在狭窄空间或浓烟的环境下。

        ④抱持法:

       适于年幼伤病者,体轻者没有骨折,伤势不重,是短距离搬运的最佳方法。

       <方法>

       救护者蹲在伤病者的一侧,面向伤员,一只手放在伤病者的大腿下,另一只手绕到伤病者的背后,然后将;其轻轻抱起伤病者。

       如有脊柱或大腿骨折禁用此法。

       若有两位救护员可采取的方法:

        ①轿杠式:

       适用清醒伤病者。

       <方法>

       两名救护者面对面各自用右手握住自已的左手腕。再用左手握住对方右手腕,然后,蹲下让伤病者将两上肢分别放到两名救护者的颈后,再坐到相互握紧的手上。两名救护者同时站起,行走时同时迈出外侧的腿,保持步调一致。

       ②双人拉车式:

       适于意识不清的伤病者。

       <方法>

       将伤病者移上椅子、担架或在狭窄地方搬运伤者。

       两名救护者,一人站在伤病者的背后将两手从伤病者腋征插入,把伤病者两前臂交叉于胸前,再抓住伤病者的手腕,把伤病者抱在怀里,另一人反身站在伤病者两腿中间将伤病者两腿抬起,两名救护者一前一后地行走。

        

       若有三或四位救护员可采取的方法:

       三人或四人平托式适用于脊柱骨折的伤者。

       ①三人异侧运送:

       <方法>

       两名救护者站在伤病者的一侧,分别在肩、腰、臀部、膝部,第三名救护者可站在对面,伤病者的臀部,两臂伸向伤员臀下,握住对方救护员的手腕。三名救护员同时单膝跪地,分别抱住伤病者肩、后背、臀、膝部,然后同时站立抬起伤病者。

       ②四人异侧运送:

       <方法>

       三名救护者站在伤病者的一侧,分别在头、腰、膝部,第四名救护者位于伤病者的另一侧户部。四名救护员同时单膝跪地,分别抱住伤病者颈、肩、后背、臀、膝部,再同时站立抬起伤病者。

       不同处所人员避震方法

       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防护的较好方法。所谓就近躲避,就是因地制宜地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不同的对策。

       学校人员避震

       在学校中,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有中长期地震预报的地区,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们讲述地震和防、避震知识。震前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震后沉着地指挥学生有秩序地撤离。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决不可让学生们乱跑或跳楼。

       地震时,在街上行走避震

       地震发生时,高层建筑物的玻璃碎片和大楼外侧混凝土碎块、以及广告招牌,马口铁板、霓红灯架等,可能掉下伤人,因此在街上走时,最好将身边的皮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无物品时也可用手护在头上,尽可能作好自我防御的准备,要镇静,应该迅速离开电线杆和围墙,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

       车间工人避震

       车间工人可以躲在车、机床及较高大设备下,不可惊慌乱跑,特殊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阀门,及时降低高温、高压管道的温度和压力,关闭运转设备。大部分人员可撤离工作现场,在有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员留在现场随时监视险情,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地震发生时行驶的车辆应急避震

       (1)司机应尽快减速,逐步刹闸;

       (2)乘客(特别在火车上)应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席等,并注意防止行李从架上掉下伤人,面朝行车方向的人,要将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垫上,护住面部,身体倾向通道,两手护住头部;背朝行车方向的人,要两手护住后脑部,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作好防御姿势。

       楼房内人员地震时应急避震

       地震一旦发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千万不可慌乱中跳楼,这一点极为重要。其次,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处理,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总之,震时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和通道进行躲避,减少人员伤亡。

       在商店遇震应急避震

       在百货公司遇到地震时,要保持镇静。由于人员慌乱,商品下落,可能使避难通道阻塞。此时,应躲在近处的大柱子和大商品旁边(避开商品陈列橱),或朝着没有障碍的通道躲避,然后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处于楼上位置,原则上向底层转移为好。但楼梯往往是建筑物抗震的薄弱部位,因此,要看准脱险的合适时机。服务员要组织群众就近躲避,震后安全撤离。

       家庭避震

       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

       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

       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

       内墙墙根、墙角;

       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公共场所避震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

       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

       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

       用书包等保护头部;

       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地铁等处:

       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 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 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 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在行驶的电(汽)车内: 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 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户外避震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

       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 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

       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过街桥、立交桥;高烟囱、水塔下。

       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

       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 广告牌、吊车等。

       避开其他危险场所:

       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女儿墙、高门脸、雨篷下;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

关于地震的作文精选5篇

       我国地震进入多发期,了解一些地震逃生方法对我们来说很重要。今天懂视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关于地震逃生方法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地震逃生方法大地晃动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这时首先应顾及的是您自己与家人的人身安全。首先,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也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

       大地震时,也会有不能依赖消防车来灭火的情形。因此,我们每个人关火、灭火的这种努力,是能否将地震灾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

       从平时就养成即便是小的地震也关火的习惯吧。

       为了不使火灾酿成大祸,家里人自不用说,左邻右舍之间互相帮助,厉行早期灭火是极为重要的。

       地震的时候,关火的机会有三次:

       第一次机会在大的晃动来临之前的小的晃动之时。

       在感知小的晃动的瞬间,即刻互相招呼:?地震!快关火!?,关闭正在使用的取暖炉、煤气炉等。

       第二次机会在大的晃动停息的时候。

       在发生大的晃动时去关火,放在煤气炉、取暖炉上面的水壶等滑落下来,那是很危险的。

       大的晃动停息后,再一次呼喊:?关火!关火!?,并去关火。

       第三次机会在着火之后。

       即便发生失火的情形,在1-2分钟之内,还是可以扑灭的。为了能够迅速灭火,请将灭火器、消防水桶经常放置在离用火场所较近的地方。

       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

       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曾经发生有人被封闭在屋子里的事例。请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平时要事先想好万一被关在屋子里,如何逃脱的方法,准备好梯子、绳索等。

       当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的时候,人们都会有攀附、抓住什么的心理。身边的门柱、墙壁大多会成为攀附的对象。但是,这些看上去挺结实牢固的东西,实际上却是危险的。

       在1987年日本宫城县海底地震时,由于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的倒塌,曾经造成过多人死伤。务必不要在靠近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等地方躲避。

       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

       此外,还应该注意自动售货机翻倒伤人。

       在楼区时,根据情况,进入建筑物中躲避比较安全。

       在百货公司、地下街等人员较多的地方,最可怕的是发生混乱。请依照商店职员、警卫人员的指示来行动。

       就地震而言,据说地下街是比较安全的。即便发生停电,紧急照明电也会即刻亮起来,请镇静地采取行动。

       如发生火灾,即刻会充满烟雾。以压低身体的姿势避难,并做到绝对不吸烟。

       搭乘电梯的话

       在发生地震、火灾时,不能使用电梯。万一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

       高层大厦以及近来的建筑物的电梯,都装有管制运行的装置。地震发生时,会自动的动作,停在最近的楼层。

       万一被关在电梯中的话,请通过电梯中的专用电话与管理室联系、求助。

       发生大地震时,汽车会象轮胎泄了气似的,无法把握方向盘,难以驾驶。必须充分注意,避开十字路口将车子在路边停下。为了不妨碍避难疏散的人和紧急车辆的通行,要让出道路的中间部分。

       都市中心地区的绝大部分道路将会全面禁止通行。注意收听汽车收音机的广播,附近有警察的话,要依照其指示行事。

       有必要避难时,为不致卷入火灾,请把车窗关好,车钥匙插在车上,不要锁车门,并和周围群众一起行动。

       在山边、陡峭的倾斜地段,有发生山崩、断崖落石的危险,应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在海岸边,有遭遇海啸的危险。感知地震或发出海啸警报的话,请注意收音机、电视机等的信息,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因地震造成的火灾,蔓延燃烧,出现危机生命、人身安全等情形时,采取避难的措施。避难的方法,原则上以市民防灾组织、街道等为单位,在负责人及警察等带领下采取徒步避难的方式,携带的物品应在最少限度。绝对不能利用汽车、自行车避难。

       对于病人等的避难,当地居民的合作互助是不可缺少的。从平时起,邻里之间有必要在事前就避难的方式等进行商定。

       在发生大地震时,人们心理上易产生动摇。为防止混乱,每个人依据正确的信息,冷静地采取行动,极为重要。

       从携带的收音机等中,把握正确的信息。相信从政府、警察、消防等防灾机构直接得到的信息,决不轻信不负责任的流言蜚语,不要轻举妄动。

       地震自救知识A、假如你在卧室里

       千万别钻床底下:地震后房屋倒塌有时会在室内形成三角空间,这些地方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它包括床沿下、坚固家具下、内墙墙根、墙角等开间小的地方。以前人们认为钻到床底下最安全,但床底下能躲不能逃,并非最佳的躲藏之处。

       躲开头上悬挂物:要选择上面没有悬挂物,附近没有电源插头的地方,以防上面的悬挂物落下砸伤及电源线着火引发的次生灾害。

       衣柜绝不允许进去:唐山地震时,有人钻进衣柜躲藏,几天后救援队发现时,人是完好的,但最后憋死了。

       把门打开:躲藏地点离门近点,门最好打开,可以背靠在门框上,手抱头,待地震结束时准备随时转移,为逃生准备活路。

       B、假如你在客厅里

       把客厅当成转移地带:现代人生活富裕了,宽敞明亮的新式客厅出现后,其功能也在变,成为日常会客、休闲的区域。客厅是四通八达没有堆积物的地方,地震中,应把客厅当成安全的转移地带。

       逃生用具应放在客厅明显处:中国人传统习惯是将逃生用具锁在柜子深处,一旦用时却发挥不了作用。逃生用具应放在客厅明显处,方便各个房间的人拿起就跑。

       C、假如你在卫生间

       此处最安全:如果地震发生时,你恰好在卫生间,那么恭喜你,你的生存几率要大很多。地震时,尺度越小的房间越安全,尺度越大震动越大越容易倒塌。卫生间的墙多是承重墙,房顶坠落物少,相对更安全。

       水源很重要:守着水源是卫生间的一大优势,唐山地震,有人靠水维持了很长时间。

       人莫扎堆:都知道卫生间最安全,但地震发生时,切莫全家人都一起躲在卫生间,分散躲藏可以增加生存几率。因为,地震时哪里最安全并不确定,只是相对的安全,人员分散躲藏意味着总有人在外面以防万一,可以在震后即时展开救援。

       D、假如你在高楼里

       远离高层楼的窗户:地震时,高层楼面向马路的那面墙很不稳定,高层楼的窗户更要远离。现在的楼一般都是框架式结构,砖起到的作用是隔风隔雨,但不承重。地震时,常常是框架在,墙没了,如果人躲在窗户下,很容易被甩出去。

       千万不能坐电梯:地震发生时,千万不能使用电梯。一旦断电,上不来下不去就卡在里面出不来了。万一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可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

       往哪儿跑要看情况:地震发生后,一定要往下跑吗?答案是不一定。尤其是住在高楼层的住户而言,往哪儿跑的原则应该是就近?离地面近就往地面跑,离楼顶近就往楼顶跑,总之,?见天见地?都能够和外界接触,相对更安全。

       确认逃生通道还是过火通道:逃生时,一定要走逃生通道。高楼本身就是拔火罐,现在的高楼在设计时,有的设计了专门的过火通道,是用于疏通火情的,千万要分清楚。

       逃生绳使用分人群:有的家庭备有逃生设备,比如速降绳,使用时一定要在一轮地震波结束后的平静期。提醒您的是,使用速降绳的人一定是经过训练的,速降过程中需要脚的借力支撑,否则跟跳楼没什么区别,只是多了根绳而已。

       E、假如你在矮楼里

       砖混楼更容易坍塌:在同等条件下进行比较,砖混结构的主要承重材料砖砌体为脆性材料,抗震性能较差,框架结构稍胜之。地震发生后,住在砖混老楼里面的人应更主动地寻找机会,迅速撤离。

       一定要按顺序逃离:2008年在汶川地震现场救援时发现,一些场所楼内的遇难者是在过道、楼梯或者屋门口附近。这表明地震时人们在外逃,但是还来不及到达安全地点就被倒塌的房屋掩埋。地震时,群体逃生时一定要按顺序逃离,前面的人为后面的人逃生留下时间。

       低楼层也不能跳楼:住在一、二层楼,也不要选择跳楼逃生,跳楼不仅会造成骨折,还会被高处坠落的重物砸伤。

       F、假如你在平房里

       室内坠物最危险:住平房的居民,如地震发生时在室内,应立即躲到炕沿、墙根下、桌子及床下。要尽量利用身边物品,如棉被、枕头等保护住头部。因为平房内空间狭窄,屋内东西多且放置多于高处,地震时很容易造成坠落伤害。

       逃出谨防断电线:若正处在门边、窗边,且窗外无其它危险建筑,可立即逃到院子中间空地上。平房区电线零落,地震时火灾发生率特别高,尤其要防。

       最大的危险是街道:平房胡同内路面狭窄,四处皆是自建房,倒塌的房屋可能把路面覆盖住了,逃生之路并不顺畅,此时能不能逃出去,就看命大不大了。

       最不可取的行为:千万不要躲在房梁下,不要躲在窗户边。切忌逃出后又返回取财物。

       G、假如你在学校里

       课桌就是救命草:正在学校上课时,如果发生地震,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有序撤离远离楼转角:震后要按照平时的逃生训练,在老师安排下有序向教室外面转移。撤离过程中,在楼梯转角处最容易发生踩踏事件,要有序通过。

       操场最安全: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H、假如你在汽车里

       千万别躲在车里:汽车看起来很结实,但其实只是薄薄的一层,不堪一击。发生大地震时,如果你在驾车,汽车会像轮胎泄了气似的,无法把握方向盘,难以驾驶。此时应避开十字路口将车子靠路边停下,然后立即下车抱头蹲在车边。

       抓牢扶手,降低重心:如果地震时你正坐在行驶的电(汽)车内,那么只好就地取材,抓牢扶手,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I、假如你在公共场所

       千万不要慌乱涌向出口:能否逃离,一切取决于有没有良好的制度保障。震后,公共场所一面漆黑,惊恐的嚎叫声四处而起。千万不要慌乱涌向出口,避开人流的拥挤,避免被挤到墙或栅栏处。

       躲在近处的大柱子旁边:与其乱冲乱撞,不如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保护好头部。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应选择结实的柜台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

       这些地方要远离:远离玻璃橱窗、门窗或玻璃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悬挂物。

       J、假如你在户外

       就近选择开阔地:立即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

       避开高大建筑物:要躲开建筑物,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高大建筑;不要停留在过街天桥、立交桥的上面和下方。

       避开危险物、高耸物或悬挂物:要注意躲开广告牌、街灯、物料堆放处;要避开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还应该注意自动售货机翻倒伤人。

       避开其它危险场所:避开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围墙,女儿墙、高门脸、雨篷下等处,还要注意避开高压线和下水道。

       要保护好头部: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

       K、假如你在海边

       越高越好、越远越好:在海岸边,有遭遇海啸的危险。感知地震或听到海啸警报的话,要尽快向远离海岸线的地方转移,以避免地震可能产生的海啸的袭击,往高处跑,越高越好。如果海啸时你在船上,那么就随船往深海走,因为海啸是越边上越危险。总之,要么往高处,要么往远处。

       地震后的疾病预防地震之后常见的疾病有以下几种:

       第一类是肠道疾病,如甲肝、痢疾、感染性腹泻、肠炎等,这一类肠道传染病在预防方面注意饮水和饮食卫生是关键。

       第二类以传播疾病是虫媒传染性疾病。

       所谓虫媒传染病是指通过苍蝇、各种昆虫以及蚊子等对儿童叮咬之后传播的疾病,如乙脑、疟疾等,此类传染病的媒介主要是蚊子。

       第三类是人畜共患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常见的有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炭疽等。

       第四类是皮肤破损引起的传染病。像破伤风、钩端螺旋体病。不要把泥土直接接触皮肤破损的伤口,有皮肤破损者要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要彻底对伤口进行清创、缝合,严重者建议去医院就诊。

       第五类常见传染病如流脑、麻疹、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经常在儿童中流行。

       第六类要防止食物中毒的潜在危险。

       第七类由于水源和供水设施的破坏和污染,存在饮水安全的隐患。

       看过?关于地震逃生方法是什么?的人还看了:

       1.地震逃生自救常识

       2.地震时逃生的四种措施

       3.地震逃生小知识

       4.地震逃生基本知识

       5.地震逃生自救方法有哪些

       6.10种地震逃生自救方法是

地震发生时我们该如何减少伤害

        地震,这种自然灾害带来的伤害,是很难避免的。在大自然面前,人类都是渺小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地震的 作文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关于地震的作文1

        第七节课,七年三班的教室里正在进行着英语单元考试。同学们一个个神情紧张、聚精会神。教室里鸦雀无声,静得出奇,仿佛能听得见笔尖在与纸页“沙沙沙”地对话。偶尔也会传来几声英语老师那轻轻的脚步声。

        “轰——”一声巨大而沉闷的响声震得同学们立即停下了笔,扬起了头,嘴巴张开成了“○”形,两眼瞪得圆圆的。几个胆小的女生“啊”的一下叫出了声。紧接着是大地剧烈地抖了几抖,教室里的一些物件也开始摇晃起来。啊!是地震?地震!教室里开始骚动起来。机灵的国天一等几位同学已经迅速地钻到了桌子下面。这时,英语老师大声说“同学们不要慌,不要害怕,听我指挥。”稍稍等了三、四秒钟,大地停止了抖动。英语老师喊“前面的同学先跑,后面的不要拥挤,双手抱头,看清脚下台阶,有序往操场上撤离!”

        一声令下,我和前排座位上的几位同学首先冲出了教室。我见其他班级的同学也在向外跑,教学楼里所有的应急通道已经在第一时间内打开。我们顺着平时演练过多次的疏散通道跑,有序地冲出了楼门,绕过了花坛,跑到操场上。我跑得气喘吁吁,穿的是棉校服,再加上过度紧张,早已是汗流浃背了。英语老师是最后一个跑到操场上的,大口地喘着气,清点完人数后方镇定下来。大地又轻轻地抖了两次,不过这两次振幅小多了。

        事后得知,这次地震是3.1级,时间定格在二零一八年四月十日十六时四十七分。这是敖汉地区今年发生的第二次地震。还好有惊无险,人员、财产均无伤害。我感到,学校以前组织的防震避险、应急疏散的演练活动并不是空穴来风,这次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是一次最真实的“演练”。

        关于地震的作文2

        公元二零一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上午七点五十七分左右,台湾海峡发生了6。4级地震。而此时,距震源150公里的我们,正聚精会神地上着英语课。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的我们,全然不知一会儿会发生什么。

        七点五十五分,英语老师像往日一样边板书边传授知识。由于是第一节课,有的同学还没完全清醒,整个教室寂寂无声,只能听见老师洪亮的声音。气氛昏昏沉沉的,像极了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

        七点五十八分,桌椅突然开始动了起来,一前一后地晃,叫人难受。第一反应是后桌又闲着没事干了。过了两三秒,摇晃继续,我实在难以忍受,气势汹汹地转过头,准备破口大骂。

        “老师,等一下!”钟鸣夫同学突然大喊。全班霎时肃静,静得每个人可以听见自己的心跳声。“地震了!”一个尖锐的声音打破了这两秒左右的安静。大家开始交头接耳吵闹起来。老师还没反应过来,愣在讲台上,手里紧握粉笔,一脸错愕。我转回了气势汹汹的头——后桌完全没动,可桌椅的确在晃,就两种可能,一种是闹鬼了,一种就是地震。可怕的念头一闪而过,我又仔细一想,这儿已经几十年没有过地震,并且厦门不在板块交界处,怎么回事?

        全班更加闹腾了,几位同学站了起来,不安地左顾右盼。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神充满了恐惧。一位同学不紧不慢地说:“没事儿,大家坐下。这只是学校地震演习,不用慌。”听完这番话有些同学就坐下了。“可是,地震怎么演习呢?这不是演习!”清醒的同学喊着,大家真正开始慌了。

        大家一溜烟往外跑,争着冲到最前面。原本只容两人通过的门挤了差不多六七个人。个个东西顾不上拿,最好的朋友也抛之脑后,只管各自逃命。我也没多想,一头扎进了人海。快到门前时,人群停下了。因为大家发现:隔壁班的同学都坐在座位上,安详地看着书,有的人还转头好奇地看着挤成一团犹如亡命徒的我们。我们就悻悻然回到了班级继续上课。

        回到座位上的我们发现,钟鸣夫不见了!

        八点十分,又上了五分钟的课,刚才不见踪影的钟鸣夫大摇大摆地走进来,大喊:“除了八班、九班、十班,其他班级都下去了。你们全死了。”

        伴随着同学们嘻嘻哈哈的笑声与老师波澜不惊的讲课声,这次的自然灾害——地震安然无恙地过去了,但这次难忘的经历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里。

        关于地震的作文3

        上周一早上,也就是2018年11月26日的上午8点左右,台湾海峡发生了一场5。6级的地震。本次地震对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影响较大。其中,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及港澳台等多个地区有较为强烈的震感。所幸此次地震并无人员伤亡。

        事发当天,我在福建省的厦门。当时我们班正在上英语课,老美正在台上深情地用英语讲述课文。当他呼吁我们要保护环境时,说道:“Everyoneshouldplayaaaaaaaa……”老师突然抽风起来,我感到疑惑的同时,发现自己的全身都在晃动。想都没想,我就转过身,不耐烦地警告后桌:“赖成昊,你别抖腿了。”而他一脸无辜地看着我,指着后面说:“我没抖腿。”我想:哼,谁信啊,你坐最后一桌,难不成还能是——

        未及细想,我的笔盒就从桌上飞了出去,砸在地上,发出巨大的响声。班级内顿时戛然无声。

        笔盒不停地打转,每转一下,发出的声音就会刺痛我的心一下。因为,我终于明白,老师并没有抽风,赖成昊也不在抖腿,而是——地震了。

        大家慌了,教室里炸成一锅粥。直到门外不知是谁大喊一声:“地震啦!”教室里呈现瞬间的肃静,随后,又乱成一团。

        老师很自觉,淡定地挥手让大家下操场逃生。

        同学们更自觉,还不等老师反应,就急着奔赴十万八千里外的安全地带。

        刚出教室,就看到有人慌不择路,边跑边尖叫;有人不声不响,急匆匆地埋头疾跑;也有人不急不慢地从教室里挪出来,感觉就算宇宙毁灭也跟他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有意思。

        跑到操场,马良主任很赞赏我们这种怕死的逃生态度,并强调生命的宝贵。

        生命诚可贵,且行且珍惜。

        关于地震的作文4

        “来,大家记一下,这是重点……”英语老师话音未落,地便震了起来,桌面开始激烈地抖动,文具盒滑到了一旁。因为震动,我手抖了一下,字便也写歪了。我十分生气,以为是淘气的后桌搞的恶作剧,便反手作势给后桌一巴掌:“抖什么腿!”巴掌停在半空,因为后桌也正扭头气呼呼地质询后后桌——她认为的抖腿元凶。看到同学们异常的表现,再看到讲台桌上下跳动的粉笔,我顿时想到了什么——地震了!

        地震是一种由地壳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严重的会导致房屋倒塌,家毁人亡!

        想到这,我不顾老师“继续上课”的命令,抄起雨伞,准备夺门而出。身边的同学个个一脸茫然,似乎还没反应过来。看到楼道里其他班级的同学匆忙疾奔,我更坚信自己的判断,便吼了一嗓子:“地震了,大家快跑!”无人答理我,不管了,自己先逃生吧!

        我随着其他班级的人流迅速跑到操场。到了操场上,我脚一发软,瘫坐在地上,大口喘着气,死死地盯着教学楼,用手感受着来自大自然的震动。操场上的同学们也都议论纷纷,一阵恐慌。这时广播里响起了校领导的声音:“请各班级迅速撤离,这不是演习,再说一遍,这不是演习!”可是我们班的同学迟迟未到。

        所幸,这次只是小地震,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我拖着无力的步伐回到了班级。英语老师正在维持着秩序,有个别同学嘲笑我说“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我不想回应,低头做小测卷。

        我不认为我做错了什么,在无情的灾难面前,我们应该尽快采取自救 措施 ,挽留自己的生命,因为生命最为珍贵,它高于一切!如果这是一场大地震,最后得以存活的是我,还是没有逃生的同学呢?这样的假设是残酷的。但愿经历了这次地震后,我们都能更加珍爱生命!

        关于地震的作文5

        2018年2月,我在四年级的寒假,因为参加了一次作文大赛领奖去了宝岛台湾。在台湾,我领略了阿里山日月潭的美丽风光,参观了台北故宫博物院,101大厦,还品尝了蚵仔煎、凤梨酥等特色小吃,体验了当地的风土人情,美丽的台湾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此以外,我还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地震,这次经历,也让我记忆犹新。

        在到达台湾的当天,导游给我们介绍情况的时候,就提到了台湾处于地震带,经常会有震感,但是都不是大地震,所以不用在意。我们听了谁也没把地震的事放在心上。没想到,两天后就让我切切实实体验到了只在书本电视上见过的地震。

        到台湾的第三天,我们白天游览了日月潭和阿里山,下午返回台北时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我们早早回到了宾馆。

        晚上我洗漱完看电视,突然,床晃了一下,我一开始没有在意,可是床再次晃动起来,我跳到地上,发现地也在晃动,我想:不会是地震了吧?就像要肯定我的想法一样,停顿了片刻的地和床又开始不停地晃,我都快站不稳了。

        我顿时慌了,妈妈还在洗澡呢,于是我赶紧去敲卫生间的门:“妈妈,妈妈,地震了,地震了,你快出来!”我听见妈妈说:“你先下楼,妈妈马上出去。”我也顾不得穿衣服,马上打开门,朝楼梯跑去。

        边跑边敲我们团友的门:“快下楼,地震了!”我们住在7楼,我用了这辈子最快的速度跑下楼去。下到一楼,有阿姨看到我只穿了秋衣和小内裤,好心地把她的冲锋衣给我披上,瞬间我有了安全的感觉。

        一会儿,妈妈和团友们都陆续下来了,妈妈说,她的手机收到了台湾当地发的地震警报,我们心慌慌的,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难道一晚上就在大堂呆着吗?这时候,有人给导游打了电话,导游很快坐电梯下来了,笑呵呵地对我们说:“不好意思,我已经睡着了,没感觉到地震呢。我们都习惯了,每年差不多有1000多次有震感的地震,我们晃来晃去都晃习惯了。大家不必在意,没关系的。”

        我们听到导游说得这么轻松,看到酒店工作人员依然在按部就班地工作,就放下心来,回房间睡觉了。

        第二天,我们在新闻上看到原来是花莲发生了6。5级地震,还有建筑物倒塌,有人死亡,台北震感强烈。我们不禁心有余悸,原来并没有导游说得那么轻松。好在我们的行程没有受到影响,顺利回到了济南。

        这就是我的第一次地震经历,自己亲身经历了,才知道跟电视上看到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真是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关于地震的作文精选5篇相关 文章 :

        ★ 描写地震的优秀作文5篇

        ★ 512汶川地震作文优秀作文精选5篇

        ★ 地震感受作文精选4篇

        ★ 有关汶川地震作文范文精选6篇

        ★ 纪念汶川地震作文优秀范文5篇

        ★ 2020关于纪念4.14玉树地震10周年作文精选5篇

        ★ 描写关于地震的作文

        ★ 地震观后感作文精选4篇

        ★ 关于自然灾害的优秀作文范文5篇

        ★ 关于地震作文

地震预防知识

       地震是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我们无法预测到什么时间发生,但是我们可以尽可能的避免减少在地震发生时造成的伤害。下面是我收集整理关于地震发生时我们该如何减少伤害以供大家参考。

       发生地震时如何减少伤害

        一旦发生了地震,若是在外边,千万不要靠近楼房、烟囱、电线杆等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物或树木,要离开桥梁、立交公路,到空旷的田野较为安全。地震虽然是造成人口伤亡的天灾,但也不是不可预防的。如果能把握时机、运用防震知识就可以保护自己如地震发生前观察到鸟、动物的异常躁动;地震发生时蹲在桌子下面都可以减轻地震带来的伤害。可见,学习地震知识非常重要。

        强烈的地震,常会造成房屋倒塌、大堤决口、大地陷裂等情况,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损失。为了在地震发生时保护自己,应当掌握以下应急的求生 方法 。

        1.如果在平房里,突然发生地震,要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等地震间隙再尽快离开住房,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地震时如果房屋倒塌,应呆在床下或桌下千万不要移动,要等到地震停止再逃出室外或等待救援。

        2.如果住在楼房中,发生了地震,不要试图跑出楼外,因为时间来不及。最安全、最有效的办法是: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也可以躲在桌、柜等家具下面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并且注意保护好头部。千万不要去阳台和窗下躲避。

        3.如果正在上课时发生了地震,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能在教室内乱跑或争抢外出。靠近门的同学可以迅速跑到门外,中间及后排的同学可以尽快躲到课桌下,用书包护住头部;靠墙的同学要紧靠墙根,双手护住头部。

        4.如果已经离开房间,千万不要地震一停就立即回屋取东西。因为第一次地震后,接着会发生余震,余震对人的威胁会更大。

        5?如果在公共场所发生地震,不能惊慌乱跑。可以随机应变躲到就近比较安全的地方,如桌柜下、舞台下、乐池里。

        6.如果正在街上,绝对不能跑进建筑物中避险。也不要在高楼下、 广告 牌下、狭窄的胡同、桥头等危险地方停留。

        7.如果地震后被埋在建筑物中,应先设法清除压在腹部以上的物体;用毛巾、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要注意保存体力,设法找到食品和水,创造生存条件,等待救援。

        地震发生时如何减少伤害:震后救人的方法

        震后救人,环境、条件十分复杂,要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办法,这里仅给出一般的程序、步骤和方法,以及应注意的事项。

        ?定位。首先寻找被埋压人员,并判定其位置。

        ?先仔细倾听有无呼救信号,也可用喊话、敲击等方法询问埋压物中是否有待救者;

        ?如果听不到声音,可请其家属或邻居提供情况;

        ?根据现场情况分析被埋压人员可能的位置。

        ?扒挖。

        ?使用工具扒挖埋压物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当接近被埋压人时,不可用利器刨挖;

        ?扒挖时要特别注意分清哪些是支撑物,哪些是一般的埋压物,不可破坏原有的支撑条件,对人员造成新的伤害;

        ?扒挖过程中应尽早使封闭空间与外界沟通,以便新鲜空气注入;

        ?扒挖过程中灰尘太大时,可喷水降尘,以免被救者和救人者窒息;

        ?扒挖过程中可先将水、食品或药物等递给被埋压者使用,以增强其生命力。

        ?施救。

        ?先将被埋压者头部暴露出来,清除口、鼻内的尘土,再使其胸腹部和身体其他部分露出;

        ?对于不能自行出来者,应使其尽量充分暴露

        全身再抬救出来,不可强拉硬拽。

        ?救出。对于在黑暗、窒息、饥渴状态下埋压过久的人,救出后应给予必要的护理。

        ?蒙上眼睛,使其避免强光的刺激;

        ?不可使其突然进食、进水过多;

        ?要避免被救人情绪过于冲动;

        ?对于受伤者,要就地做相应的应急处理。

        ?运送。

        ?对救出的重伤员,应送往医疗点救治;

        ?对骨折伤员、危重伤病员,运送中应有相应的护理 措施 。如腰椎受伤者,应让他躺在硬板上抬送。

       地震发生时我们该如何减少伤害相关 文章 :

        1. 地震来临时我们该如何采取措施保护自己

        2. 当发生地震时我们应该如何避险

        3. 地震时我们该怎么办

        4. 当地震发生时该如何保护自己

        5. 地震时如何自我保护 地震的自我保护方法

        6. 地震的危害 地震预防措施

关于地震的

        我国是地震频发的国家之一。地震的发生常引起水灾、火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甚至还有可能导致滑坡、泥石流、海啸等次生灾害的发生。地震轻则损坏房屋、树木、农作物,重则则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那么,地震是怎么来的?地震预防知识有哪些?

        地震怎么来的

        人类在揭开地震之谜的过程中,伴随着丰富的想象,产生种种神话与传说。大约在12世纪,日本古历书上有所谓“地震虫”的描述。1710年,日本有书谈及鲶鱼与地震的关系时,认为大鲶鱼卧伏在地低下,背覆着日本的国土,当鲶鱼发怒时,就将尾巴和鳍动一动,于是造成了地震。我国古代对地震这一特殊灾害,也有专门描述。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地低下有一条大鳖鱼,驮着大地,时间久了就要翻一翻身,于是大地就抖动起来,鳖鱼翻身就是地震了。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地震认识从神话中走出。现在关于地震是怎么来的较为科学的解释是地球不断运动,逐渐积累了巨大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错动,这就产成了地震。

        地震预防知识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目前人类尚不能阻止地震的发生。但我国是地震频发国之一,为了减少地震引发的损伤,大家有必要学习一些地震预防知识,即防震的方法和措施。

        一、震前预防

        1、可以在家养一两条金鱼,这些生物的提前征兆可以提醒我们。

        2、了解家庭、学校和办公房所处的地质构造情况。

        3、家中床下、桌子周围可以放置两瓶矿泉水和一些干粮以备不时之需,平时放在床下也不会被人发现,不要认为这种措施傻,至少它危难时能帮助你活上几天直到你被发现。

        4、在你认为你家中可以躲避的地方放一个哨子、手电筒和一些钱财(最好能有备用手机),哨子可以为你节省呼喊的精力,让你更快更容易被获救,手电筒可以在黑暗中安抚自己情绪,少许钱财在震后你用的到,那些帐篷和些生活用品不是白送的。手机使用最好第一时间打120等救助电话。

        二、平日要备好防震包

        平日要备好一个防震包,应防地震来时备用。防震包应足够结实,内装食品、水、急救药品等基本生活用品。因为是备用应急,所以应按保质期及时更换食品和水。另外,还应准备小铁铲、钳子、改锥等工具,可以在你自救或救人时发挥作用。同时,还要准备一哨子,以防被埋时救援人员可及时发现你。

        三、掌握基本的地震防御办法

        1、室内防震措施

        (1)高柜要和墙体固定在一起,以免倾倒砸人或堵塞逃生之路。

        (2)较高的家具上面堆放笨重物品。

        (3)最危险的是组合家具,可用角铁或结实的'木条固定各部分,再和墙体连接,或干脆拆除。

        (4)固定底座带轮子的家具或物品,如钢琴等。

        (5)固定桌面上的贵重物品,如计算机等。系紧或加固悬挂物,如灯具、挂钟镜框和厨房用品等。取下阳台围栏上的花盆、杂物。

        (6)卧室,尤其是老人或儿童的卧室,尽量少放家具和杂物,尤其不要放高大物品。不要把易燃、易爆物或农药、有毒物品放在屋内。

        (7)有条件的家庭,可设计一个室内避震空间。如重点加固一间居室或在床上增设结实的抗震框架等。

        (8)每个家庭成员都要熟悉电、水、气阀门的位置,掌握正确的关闭方法。

        2、室外防震措施

        (1)正门、楼道、走廊不堆放杂物,以利人员疏散。

        (2)选择疏散避震的安全场地。场地应就近、宽敞,应避开高大建筑物、电线杆、砖墙、路灯和变压器。

        (3)发布地震预报的地区,应按政府安排,按指定地点修建临时防震棚。在外期间注意卫生,防火,储备饮用水等,遵守和维护社会秩序。

       地震 *** ,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地震(又称地动)是指由地震波所造成岩石圈的振动。自然现象和人为因素都能造成地震波。 1963-1998年间全球地震分布目录 [编辑] 地震的种类 地震一般可分为人工地震和天然地震两大类。由人类活动,如开山、开矿、爆破等引起的叫人工地震,除此之外便统称为天然地震。 [编辑] 按成因分 构造地震 由于地壳运动引起地壳岩层断裂错动而发生的地壳震动,称为构造地震。由于地球不停地运动变化,从而内部产生巨大地应力作用在地壳上。在地应力长期缓慢的作用下,造成地壳的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当地应力超过岩石本身能承受的强度时便会使岩层断裂错动,其巨大的能量突然释放,形成构造地震,地震学家通常用弹性回跳理论来描述这个现象。世界上绝大多数地震都属于构造地震。 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活动时岩浆喷发冲击或热力作用而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火山地震一般较小,数量约占地震总数的7%左右。地震和火山往往存在关联。火山爆发可能会激发地震,而发生在火山附近的地震也可能引起火山爆发。 陷落地震 由于地下水溶解可溶性岩石,或由于地下采矿形成的巨大空洞,造成地层崩塌陷落而引发的地震,称为陷落地裂。这类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3%左右,震级也都比较小。 诱发地震 在特定的地区因某种地壳外界因素诱发而引起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这些外界因素可以是地下核爆炸、陨石坠落、油井灌水等,其中最常见的是水库地震。水库蓄水后改变了地面的应力状态,且库水渗透到已有的断层中,起到润滑和腐蚀作用,促使断层产生新的滑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水库蓄水后都会发生水库地震,只有当库区存在活动断裂、岩性刚硬等条件,才有诱发的可能性。 地震依照深度的不同,又可分为: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 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300公里之间;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公里。 一般来说, 震源越浅地震的破坏性也越大。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震源深度集中在5-20千米上下。 [编辑] 地震的大小 目前衡量地震大小的标准主要有震级和烈度两种。 [编辑] 震级 地震强度大小的一种度量,根据地震释放能量多少来划分。目前国际上一般采用美国地震学家查尔斯·弗朗西斯·芮希特和宾诺·古腾堡(Beno Gutenberg)于1935年共同提出的震级划分法,即现在通常所说的黎克特制地震规模。黎克特制规模是地震波最大振幅以10为底的对数,并选择距震央100千米的距离为标准。黎克特制规模每增强一级,释放的能量约增加31倍。小于黎克特制规模2.5的地震,人们一般不易感觉到,称为小震或微震;黎克特制规模2.5-5.0的地震,震央附近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称为有感地震,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十几万次;大于黎克特制规模5.0的地震,会造成建筑物不同程度的损坏,称为破坏性地震。黎克特制规模4.5以上的地震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监测到。有记录以来,历史上最大的地震是发生在1960年5月22日19时11分南美洲的智利,黎克特制规模达8.9。 具体参见:黎克特制规模 [编辑] 烈度 指地震对地面所造成的破坏和影响程度,由地震时地面建筑物受破坏的程度、地形地貌改变、人的感觉等宏观现象来判定。地震烈度由意大利火山学家Giuseppe Mercalli于1902年提出,从感觉不到至全部损毁分为1-12度。5度以上才会造成破坏。 每次地震的震级数值只有一个,但烈度则因观测地点的不同而异。 [编辑] 地震分布 统计资料表明,地震在大尺度和长时间范围内的发生是比较均匀的,但在局部和短期范围内有差异,表现在时间和地理分布上都有一定的规律性。这些都与地壳运动产生的能量的聚累和释放过程有关。 [编辑] 时间分布 地震活动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表现为在一定时间段内地震活动频繁,强度大,称为地震活跃期;而另一时间段内地震活动相对来讲频率少,强度小,称为地震平静期。 [编辑] 地理分布——地震带 地震的地理分布受一定的地质条件控制,具有一定的规律。地震大多分布在地壳不稳定的部位,特别是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形成地震活动活跃的地震带。全球地震主要分布在两大区带上。 一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千岛群岛、日本列岛,经台湾再到菲律宾转向东南直至新西兰,是地球上地震最活跃的地区,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地震。本带是在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上。 二是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大致从印度尼西亚西部,缅甸经中国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越过帕米尔高原,经中亚细亚到达地中海及其沿岸。本带是在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上。 [编辑] 地震灾害 地震是地球上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其中大多数震级较小或发生在海底等偏远地区,不为人们所感觉到。但是发生人类活动区强烈地震往往会给人类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通常来讲,黎克特制3级以下的地震释放的能量很小,对建筑物不会造成明显的损害。人们对于黎克特制4级以上的地震具有明显的震感。在防震性能比较差切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黎克特制5级以上的地震就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地震产生的地震波可直接造成建筑物的破坏甚至倒塌;破坏地面,产生地面裂缝,塌陷等;发生在山区还可能引起山体滑坡,雪崩等;而发生在海底的强地震则可能引起海啸。余震会使破坏更加严重。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主要有建筑物倒塌,山体滑坡以及管道破裂等引起的火灾,水灾和毒气泄漏等。此外当伤亡人员尸体不能及时清理,或污秽物污染了饮用水时,有可能导致传染病的爆发。在有些地震央,这些次生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可能超过地震带来的直接破坏。 [编辑] 地震预报 早在中国东汉时期,张衡就发明了地动仪,并于公元138年记录到陇西大地震。长期以来,人类一直尝试着对地震做出预报,以便在地震发生之前做好准备,减小地震灾害的损失。一般认为科学的地震预报应对一次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但由于地球内部活动的复杂性以及人类对此缺乏有效监测手段和预报模型,时至今日,地震预报技术尚不完善,成功的例子很少,地震预报仍是当今世界科学的一大难题。 世界上首次成功预报的地震是1975年2月4日发生在中国辽宁海城的黎克特制7.3级地震。中国的地震部门在震前数小时正式发布了临震预报,当地 *** 及时采取了防护措施,疏散了大量居民。据信这次成功的预报避免了数万人的伤亡。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建立了比较广泛的地震监测台网,科学家们还通过超深钻井等手段获取更多的地球内部信息。但是人类地震预报的水平还仅限于通过历史地震活动的研究,对地震活动做出粗略的中长期预报。在短期和临震预报方面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地震前兆观测和监测。 地震前兆 地震前兆是地震特别是较大的地震发生之前的各类异常现象。分为宏观前兆和微观前兆。前者可以由人的感觉器官直接觉察,如动植物、地下水等的异常以及地光、地声等。后者不能被人的感觉器官直接觉察,需用专业仪器才能测出,如地形变、地磁场、重力场、地温、地应力的异常等。对地震前兆的观察和监测是地震临短期预报的重要手段。 地震防护 地震发生时,关键是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的防护对于保证生命安全,减少人员伤亡是至关重要的。 通常可能造成危险的是比较强烈的近震。近震常以上下颠簸开始,振动较为明显,应迅速逃生。逃生应遵循就近躲避的原则,注意保护头部。 在室内可暂时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厨房、衞生间等承重墙较多,跨度较小的地方,注意避开外墙体等薄弱部位。主震过后,应迅速撤至户外。在室外可跑向比较开阔的空旷地区躲避。如在山区还要注意山崩和滚石,可寻找地势较高处躲避。地震央被埋在废墟下的人员,若环境和体力许可,应设法逃生。如无力脱险自救,应尽量减少体力消耗,等待救援人员。

        参考: ***

        回答者: patrickchiu07 ( 小学级 5 级 ) 你一定系抄人答案!!!!!!!!!!

        地震(又称地动)是指由地震波所造成岩石圈的振动。自然现象和人为因素都能造成地震波。 地震的种类 地震一般可分为人工地震和天然地震两大类。由人类活动,如开山、开矿、爆破等引起的叫人工地震,除此之外便统称为天然地震。 [编辑] 按成因分 构造地震 由于地壳运动引起地壳岩层断裂错动而发生的地壳震动,称为构造地震。由于地球不停地运动变化,从而内部产生巨大地应力作用在地壳上。在地应力长期缓慢的作用下,造成地壳的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当地应力超过岩石本身能承受的强度时便会使岩层断裂错动,其巨大的能量突然释放,形成构造地震,地震学家通常用弹性回跳理论来描述这个现象。世界上绝大多数地震都属于构造地震。 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活动时岩浆喷发冲击或热力作用而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火山地震一般较小,数量约占地震总数的7%左右。地震和火山往往存在关联。火山爆发可能会激发地震,而发生在火山附近的地震也可能引起火山爆发。 陷落地震 由于地下水溶解可溶性岩石,或由于地下采矿形成的巨大空洞,造成地层崩塌陷落而引发的地震,称为陷落地裂。这类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3%左右,震级也都比较小。 诱发地震 在特定的地区因某种地壳外界因素诱发而引起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这些外界因素可以是地下核爆炸、陨石坠落、油井灌水等,其中最常见的是水库地震。水库蓄水后改变了地面的应力状态,且库水渗透到已有的断层中,起到润滑和腐蚀作用,促使断层产生新的滑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水库蓄水后都会发生水库地震,只有当库区存在活动断裂、岩性刚硬等条件,才有诱发的可能性。 地震依照深度的不同,又可分为: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 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300公里之间;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公里。 一般来说, 震源越浅地震的破坏性也越大。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震源深度集中在5-20千米上下。 [编辑] 地震的大小 目前衡量地震大小的标准主要有震级和烈度两种。 [编辑] 震级 地震强度大小的一种度量,根据地震释放能量多少来划分。目前国际上一般采用美国地震学家查尔斯·弗朗西斯·芮希特和宾诺·古腾堡(Beno Gutenberg)于1935年共同提出的震级划分法,即现在通常所说的芮氏地震规模。芮氏规模是地震波最大振幅以10为底的对数,并选择距震央100千米的距离为标准。芮氏规模每增强一级,释放的能量约增加31倍。小于芮氏规模2.5的地震,人们一般不易感觉到,称为小震或微震;芮氏规模2.5-5.0的地震,震央附近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称为有感地震,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十几万次;大于芮氏规模5.0的地震,会造成建筑物不同程度的损坏,称为破坏性地震。芮氏规模4.5以上的地震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监测到。有记录以来,历史上最大的地震是发生在1960年5月22日19时11分南美洲的智利,芮氏规模达8.9。 具体参见:芮氏规模 [编辑] 烈度 指地震对地面所造成的破坏和影响程度,由地震时地面建筑物受破坏的程度、地形地貌改变、人的感觉等宏观现象来判定。地震烈度由义大利火山学家Giuseppe Mercalli于1902年提出,从感觉不到至全部损毁分为1-12度。5度以上才会造成破坏。 每次地震的震级数值只有一个,但烈度则因观测地点的不同而异。 地震分布 统计资料表明,地震在大尺度和长时间范围内的发生是比较均匀的,但在局部和短期范围内有差异,表现在时间和地理分布上都有一定的规律性。这些都与地壳运动产生的能量的聚累和释放过程有关。 [编辑] 时间分布 地震活动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表现为在一定时间段内地震活动频繁,强度大,称为地震活跃期;而另一时间段内地震活动相对来讲频率少,强度小,称为地震平静期。 [编辑] 地理分布——地震带 地震的地理分布受一定的地质条件控制,具有一定的规律。地震大多分布在地壳不稳定的部位,特别是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形成地震活动活跃的地震带。全球地震主要分布在两大区带上。 一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千岛群岛、日本列岛,经台湾再到菲律宾转向东南直至纽西兰,是地球上地震最活跃的地区,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地震。本带是在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上。 二是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大致从印度尼西亚西部,缅甸经中国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越过帕米尔高原,经中亚细亚到达地中海及其沿岸。本带是在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上。 [编辑] 地震灾害 地震是地球上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其中大多数震级较小或发生在海底等偏远地区,不为人们所感觉到。但是发生人类活动区强烈地震往往会给人类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通常来讲,芮氏3级以下的地震释放的能量很小,对建筑物不会造成明显的损害。人们对于芮氏4级以上的地震具有明显的震感。在防震性能比较差切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芮氏5级以上的地震就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地震产生的地震波可直接造成建筑物的破坏甚至倒塌;破坏地面,产生地面裂缝,塌陷等;发生在山区还可能引起山体滑坡,雪崩等;而发生在海底的强地震则可能引起海啸。余震会使破坏更加严重。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主要有建筑物倒塌,山体滑坡以及管道破裂等引起的火灾,水灾和毒气泄漏等。此外当伤亡人员尸体不能及时清理,或污秽物污染了饮用水时,有可能导致传染病的爆发。在有些地震央,这些次生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可能超过地震带来的直接破坏。 地震预报 早在中国东汉时期,张衡就发明了地动仪,并于公元138年记录到陇西大地震。长期以来,人类一直尝试着对地震做出预报,以便在地震发生之前做好准备,减小地震灾害的损失。一般认为科学的地震预报应对一次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但由于地球内部活动的复杂性以及人类对此缺乏有效监测手段和预报模型,时至今日,地震预报技术尚不完善,成功的例子很少,地震预报仍是当今世界科学的一大难题。 世界上首次成功预报的地震是1975年2月4日发生在中国辽宁海城的芮氏7.3级地震。中国的地震部门在震前数小时正式发布了临震预报,当地 *** 及时采取了防护措施,疏散了大量居民。据信这次成功的预报避免了数万人的伤亡。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建立了比较广泛的地震监测台网,科学家们还通过超深钻井等手段获取更多的地球内部信息。但是人类地震预报的水平还仅限于通过历史地震活动的研究,对地震活动做出粗略的中长期预报。在短期和临震预报方面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地震前兆观测和监测。 [编辑] 地震前兆 地震前兆是地震特别是较大的地震发生之前的各类异常现象。分为宏观前兆和微观前兆。前者可以由人的感觉器官直接觉察,如动植物、地下水等的异常以及地光、地声等。后者不能被人的感觉器官直接觉察,需用专业仪器才能测出,如地形变、地磁场、重力场、地温、地应力的异常等。对地震前兆的观察和监测是地震临短期预报的重要手段。

        甚么是地震? 土地突然出现震动,称为地震。地震历时通常都不多于20秒。每年地球上发生数十万计的地震,但大部分都很轻微。所有地震都位于板块边界上。由此可证明,地震是板块运动所致。 地震,就是突然而强烈的震动。当地球内部长期积累起来的地应力(即单位面积上产生的抵抗外力的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积累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波动的震荡形式向四方八面傅播出去,令地面发生震动。 震动的发源处称为震源 focus。大多数震源都在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即岩石圈内。根据震源的深度,地震可分为三类:浅源地震(深度在0-70公里)、中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和深源地震(深度在300公里以上)。 由震源竖一垂直线至地面上的位置称为震中 epicentre。震中是地表距离震源最近的地方,因此地震波最早到达这处,震动也最为强烈,破坏程度也最大。 地震的成因: 无论板块是相向、背向移动,或是互相擦过,都会受阻于摩擦力,增加岩石承受的压力。压力超越岩石可承受的极限时,岩石便会断裂和位移,因而发生地震。 关于地震: 地震而产生的波动叫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移动的地震波称为体波,可分为纵波(初波/P波)和横波(次波/S波)两种。纵波传播时,岩石物质振动的方向与传播的方向一致,而且传播速度较快;横波传播时,岩石物质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而且传播速度较慢。所以,当地震发生时,人们的感觉是先颠后晃。祇能沿地面传播的地震波称为面波(L波),是纵波或横波到达地面后,在一定条件下激发起来的次生波,速度比横波还慢。一般当横波或面波到达时,振动最为猛烈,破坏作用也最大。 地震是地球上极为普遍的自然现象之一。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五百万次地震,平均起来,真是震个不停。幸而,人能够感觉到的地震祇占1%左右,能造成伤害的地震更祇是其中的极少数,而灾难性的特大地震就更少了。据统计,全世界平均每年发生约18次能造成严重破坏的大地震,而特大的地震平均每年祇有一次。 什么是板块?地球可以简单地分成地壳、地函及地核。另外以地球组成物质的物理性质又可以将地球分成岩石圈和软流圈。岩石圈是指地球最外部冷而硬的物质:岩石圈之下的软流圈则是由热度较高的可塑体物质所组成。「板块」指的就是岩石圈,它包含了地壳和一部分的地函。地球的地壳有许多裂缝。这些裂缝位在深海的海床上,从裂缝里不断的流出炽热的岩浆。岩浆冷却后,就会凝固成新的地壳。因为新的地壳不断的产生,就会把原有的地壳向外推挤,于是地壳上的陆地与海洋会跟着底下的地壳一块块地移动。移动时,地壳与地壳下方的地函上层会跟着一起动,所以我们便把地壳连着底下一起动的一部分地函,称作是一个板块。地球表面主要划分成7大板块,包括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北美洲板块、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澳板块及南极板块。 台湾的地震特别多吗?没错,台湾是地震非常多的地方,每年可能有8

        000多次的地震。不过每年大约只有一次地震会造成灾害。台湾的地震这么多,是因为台湾刚好位于两个板块碰撞的地方。这两个板块是构成欧洲与亚洲的「欧亚板块」与比较小的「菲律宾海板块」。事实上,就是因为这两个板块的碰撞,才造成台湾从海洋中隆起,成为岛屿。只要有碰撞就会造成地震。所以我们可以说:没有地震,就没有今天的台湾。因为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还在继续碰撞、推挤当中,所以整个台湾还在不断地升高,当然地震也就会常常发生。 直接性灾害1.地面断裂:当断层活动沿着断层的两侧发生数公分到数公尺的错动时,就会造成地面破裂、地盘拱起或陷落的情况,地表也会出现规模不一的断裂。如果建筑物的基础正好跨越断层带,那就难免被撕扯,发生扭曲或断裂,使得建筑物倒塌。 2.山崩:断层活动时造成的激烈振动会使邻近断层的地区发生大量的山崩,造成灾害。 3.岩层液化:地震发生时,强烈的震动会使原本吸附在岩层中的水渗出,使岩层「液化」而变得软弱,建筑物的地基因此失去支撑,容易使建筑物产生下沈、倾斜或倒塌的情况。1906年梅山地震在民雄以西至新港之间所造成的地表大量喷眇,即为岩层液化所形成的一种现象。容易发生液化的地点通常出现在离震央数公里至数十公里范围内:(1) 河滩及海滩地(2) 离河岸不远的砂质冲积层基地(3) 砂质的旧河道堆积地(4) 位在湖边或其他水边的填士新生地。4.地陷:发生地陷会损坏一个都会区的沟渠、地下水道、河流两岸的堤防等,甚至导致海水倒灌,对都会区造成致命的影响。5.海啸:如果断层造成海底的地形变化,则会搅动海水而形成较长的波浪,并向四周传布。地震在大洋所引起的起伏波浪,通常高达数公尺甚至更高,当波浪传到海岸时,因海水变浅而使波浪变得更高,此即为海啸。1958年于阿拉斯加所发生的地震,山崩引发大量的沙石、泥土灌入海湾而掀起6O公尺高的巨浪。根据记载,1867年于基隆外海发生的地震曾经引发海啸,造成数百人死亡。 ■ 间接性灾害1.火灾:地震时剧烈的地动将会直接破坏如水管、瓦斯管及电线等,外泄的瓦斯若碰上电线走火或其它燃烧的火苗便会引起火灾。此时由于大部分的水管已被震裂而断水,在无法抢救的情形下便会形成不可收拾的大火。1923年日本的关东大地震,引起的大火在强风助势之下,造成了超过14万人丧生。2.水坝破坏:地震时水坝可能因为水库中大量水体的剧烈震动、强烈的地表震动或山崩而被破坏,所引发的 洪水可能对水库下游居民带来比地震本身更巨大的伤害。3.建筑物倾毁:如房屋倒塌、桥粱断裂、道路坍方等灾害导致人员与财物损失。 什么是断层?造成地震的力量来自板块的推挤、拉扯或错动:而地震发生的地点,则通常在已有的断层上。什么是断层呢?断层就是岩层断裂的地方。地表其实是由不同性质的岩石,一层层相叠而成的,这一层层的岩层如果发生断裂,断裂的地方就叫做断层。 ■ 断层是怎么产生的? 岩层其实也是有弹性的。我们可以把岩层想像成很厚的塑胶板。我们用力折塑胶板时,塑胶板就会因为弹性而弯曲。当我们非常用力,超过塑胶板所能支撑的程度时,塑胶板的某处会先断裂,然后其他的部分也会跟着一起断。岩层如果受到不同方向的力量,就会像塑胶板一样,先扭曲变形,然后在某一处先断裂。断裂的一刹那,就是地震。这第一个断裂的地方,就是地震发生的地方,叫做震源。随后同一组其他的岩层也会连续断裂,并且弹跳到新的位置。当整个岩层断裂,并且都到达新位置后,整个地震的过程就结束了,而新产生的破裂面就是断层面,穿过地表的一条线,就称断层线。不过断层并不只是一条线状的分布,它通常具有相当的宽度,我们把它称作断层带。岩层的断裂,当然不如塑胶板折断时的动作那么夸张:但是在区域广大时,对于住在地面上的人们只要有一点点震动就会影响很大。(想想看如果有一只蚂蚁正好爬在断裂中的塑胶板上,会有什么后果。) ■ 怎样的断层容易发生地震?已有的断层,尤其是有记录的活动断层是很容易再发生断层活动而引发地震的。就像一群累犯,再度犯罪的比例是相当高的。所谓活动断层,表示这个断层两边的岩层可能正受到力量的推挤或拉扯,因此,从这里继续发生断裂、引发地震的可能性就比较大。究竟哪一条断层是活动断层呢?通常活动断层是指最近(在地质年代中,最近大约指一万年左右)有过移动记录,或者根据某些证据,科学家认为这里很可能在未来发生移动或地震的地方。但是除了活动断层之外,我们还必须注意仍有其它的断层会引发地震,这道理与社会中除了累犯,还会不断地有新罪犯产生是一样的。

        参考: earth.fg.tp.edu/learn/eq/index

        地震,就是突然而强烈的震动。当地球内部长期积累起来的地应力(即单位面积上产生的抵抗外力的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积累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波动的震荡形式向四方八面傅播出去,令地面发生震动。 震动的发源处称为震源 focus。大多数震源都在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即岩石圈内。根据震源的深度,地震可分为三类:浅源地震(深度在0-70公里)、中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和深源地震(深度在300公里以上)。 由震源竖一垂直线至地面上的位置称为震中 epicentre。震中是地表距离震源最近的地方,因此地震波最早到达这处,震动也最为强烈,破坏程度也最大。 地震而产生的波动叫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移动的地震波称为体波,可分为纵波(初波/P波)和横波(次波/S波)两种。纵波传播时,岩石物质振动的方向与传播的方向一致,而且传播速度较快;横波传播时,岩石物质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而且传播速度较慢。所以,当地震发生时,人们的感觉是先颠后晃。祇能沿地面传播的地震波称为面波(L波),是纵波或横波到达地面后,在一定条件下激发起来的次生波,速度比横波还慢。一般当横波或面波到达时,振动最为猛烈,破坏作用也最大。 地震是地球上极为普遍的自然现象之一。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五百万次地震,平均起来,真是震个不停。幸而,人能够感觉到的地震祇占1%左右,能造成伤害的地震更祇是其中的极少数,而灾难性的特大地震就更少了。据统计,全世界平均每年发生约18次能造成严重破坏的大地震,而特大的地震平均每年祇有一次。 地震的网页::ihouseedcity/~hm1203/hazard/quake - 14k ihouseedcity/~hm1203/hazard/quake

        第一个答的对。

        ihouseedcity/~hm1203/hazard/quake zh. *** /wiki/%E5%9C%B0%E9%9C%87

       好了,关于“关于地震”的讨论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关于地震”,并从我的解答中获得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