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初中作文 初中作文

六年级下册_六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zmhk 2024-05-18 人已围观

简介六年级下册_六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最近有些日子没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六年级下册”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让我们一起

六年级下册_六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最近有些日子没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六年级下册”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秘吧。

1.���꼶�²�

2.六年级数学下册练习册答案

3.六年级语文下册重点知识总结

4.小学六年级英语下册过去式有哪些?要过去式大全

5.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

六年级下册_六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꼶�²�

       千门万户 莫名其妙 从从容容 语重心长 无缘无故 狂风暴雨 勃勃生机 座无虚席

       不知所措 不失风度 惊心动魄 专心致志 意想不到 养尊处优 邯郸学步 截然不同

       零七八碎 开山鼻祖 和睦相处 安然无恙 渺渺回荡 人声鼎沸 哄堂大笑 能歌善舞

       行善积德 赞叹不已 身无分文 两面三刀 别无所求 随心所欲 深厚久远 铺天盖地

       肃然起敬 美不胜收 载歌载舞 豁达乐观 万象更新 张灯结彩 蜂拥而至 一拥而入

       怒气冲冲 聚精会神 千钧一发 精兵简政 五湖四海 死得其所 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

       哆哆嗦嗦 无依无靠 游手好闲 荒无人烟 知足安命 聊以自慰 闻所未闻 与世隔绝

       衣衫褴褛 无忧无虑 无拘无束 若无其事 惊弓之鸟 落荒而逃 满不在乎 臭味相投

       滔滔不绝 鱼贯而出 天涯海角 鲲鹏展翅 九天揽月 炎黄子孙 瑰丽绚烂 积劳成疾

       风华正茂 华发早生 猝然长逝 坚持不懈 锲而不舍 司空见惯 追根求源 无独有偶

       扑鼻而来 见微知著 侃侃而谈 目瞪口呆 终身受益 卓有成效 出人意料 饶有趣味

       百炼成钢 发愤图强 坚持不懈 迎难而上 集思广益 群策群力 革故鼎新 标新立异

       独出心裁 举一反三 实事求是 各抒己见 不耻下问 触类旁通 精益求精 古为今用

       舍本逐末 卓有成效 震耳欲聋 振奋不已 夜以继日 音容笑貌 娓娓动听 身临其境

       戛然而止 引人入胜 前仰后合 迫不及待 平平淡淡 绿荫如盖 诲人不倦 热火朝天

       冷冷清清 琳琅满目 历历在目 流光溢彩 郁郁葱葱 地久天长 陆陆续续 取之不尽

       这应该就是六年级下册的四字词语了!(包括课文、词语盘点、日积月累)

       希望对你有帮助(*^__^*)

六年级数学下册练习册答案

       1、《文言文两则》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故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①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答: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答: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③孰为汝多知乎?答: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2、《匆匆》

        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散文。本文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答:作者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大海。日记显得多么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3、《桃花心木》

       这是我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①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答:“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生活中的“不确定”,比如生病、父母下岗、遇到自然灾难等。

       ②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答:因为种树人不定期、不定量地给树浇水,就是让树木适应环境,把很少的养分转化成巨大的能量,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成长。所以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6、《北京的春节》

       本人作者——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本文通过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悲痛。

       ①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答: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的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这里写出了李大钊同志对待亲人慈爱和善与对待工作认真严肃两个方面的统一。

       ②“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

       答:他完全明白形势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这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③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它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答: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的关系是首尾呼应。这样可以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就更加深刻,更突出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怀念。

       12、《为人民服务》

       这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文章开头就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然后结合当前的实际,从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固:本来。或:有的。于:表示比较。

       课后第3题: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答:这段话共有四句话。第一句是讲我们要欢迎批评,第二句话是讲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第三句话是讲我们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第四句话是讲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意思层层递进。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这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作者开头描写了小女孩的处境:大年夜的街头又冷又黑,天下着雪,小女孩还在街头卖火柴。接着,写了小女孩为了暖和自己,五次擦然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象——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直至跟奶奶一起飞走。最后讲小女孩冻死在街头。

       ①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象中死去了。小女孩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

       ②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答:前一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了,就彻底幸福了。

       15、《凡卡》

       这篇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文章是按写信的过程记叙的。开始叙述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老板娘和伙计们去教堂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给爷爷写信;接着,凡卡在信中向爷爷倾诉自己难以忍受的悲惨的学徒生活,再三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儿,回到乡下去,并回忆了乡下生活的两个情景(一是爷爷守夜的情景,一是过圣诞节的情景);最后写凡卡把写好的信塞进邮筒里,在甜蜜的梦中看见爷爷正在念他的信。这篇课文是由作者的叙述、凡卡写信的内容和写信过程中凡卡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而成的。在表达式采用了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她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作者采用倒叙的手法,一开始描写了居里夫人的在法国科学院做学术报告的场面,将居里夫人美丽的形象和伟大的成就凸现在读者面前。接下去的两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居里夫人为了探索“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而进行的艰苦的研究,直到发现了镭,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充分表现了居里夫人坚定执著、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最后两个自然段写了居里夫人在名利面前的态度和做法,表现了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的高贵人格和全身心投身科学的忘我精神。最后引用爱因斯坦的话肯定居里夫人的人格。

       课题中的“美丽”不仅是居里夫人的美丽容貌,更是她所体现的坚定执著、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和淡泊名利的高贵人格。

       ①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答:“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是指居里夫人有“坚定、刚毅,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项伟大的发现”是指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金属元素镭,“人生意义的发现”是指居里夫人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年轻美貌、金钱名利,而在于为科学作出贡献,为人类作出贡献。

       ②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答:这个句子采用了“从……变成……”的句式,这种“变”不是一般的变成,而是一种人生价值的提升,生命境界的飞跃,四个“变成”概括了居里夫人奋斗的一生以及不朽的功绩。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课文的题目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是: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课后第2题:答:第一个事例是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通过反复的实验和研究,发现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自转有关。第二个事例是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紫罗兰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实验,终于发明了酸碱试纸。第三个事例是一位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这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珠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的普遍规律。补充事例:牛顿看到苹果落到地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鲁班上山手被草叶割伤,发明了锯。

       ①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答:“?”是发现的问题,是不断的追问;“!”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②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答:“见微知著”的意思是: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这句话重申文章开头提出的观点,与开头互相照应。

六年级语文下册重点知识总结

       数与式

       1、 有理数可表示成 (a、b是整数)的形式,因此 都不是有理数

       2、 1.2的整数部分是1,小数部分是0.2,而-1.2的整数部分是-2,小数部分是0.8

       3、 在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在数轴上表示点时注意三要素:正方向、原点、单位长度。

       4、 注意条件:

       5、 去绝对值时要注意a的正负,同样的,化简根式时也要注意被开方数的正负。例如:

       6、 正数的平方根注意正负,例如

       而负数无平方根。

       7、 求a、b的比例中项c,要注意若c为数,则可正可负,若c为线段则c只能为正

       8、 判断是否是同类项,必须先进行化简,然后再判断

       9、 求代数式的值:(1)先化简再代入

       (2)注意格式(当x=…时,原式=原值代入=化简=答案)

       10、因式分解:(1)注意分解的范围,一般在实数范围

       (2)无论用哪种方法分解,都是先“提取公因式”

       (3)字母用准确。

       例如,题目给你 ,不要分解成(x-3)(x+1)

       (4)十字相乘,要拆准确,不要想当然。

       比如:

        (5)用求根公式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① a 不要漏,两根前是负号

        ②

        不要漏y

       11、 指数幂要化成根式形式。比如,

       12、用代数式表示,简单的要化开来,复杂的不要化

        方程(组)

       1、 先观察方程,然后选用合适的方法,不要拿起题就做。更要注意题目是否指定方法,如果题目说“用换元法”,你就不能用“代入法”。

       2、 看清题目是整式方程、分式方程、还是无理方程?整式方程无须检验,但分式、无理方程一定不要忘记检验。建议代入原方程进行验算,解方程要保证100%正确。

       3、 结论要正确,看清是方程还是方程组

       4、 一元二次方程:

       ① 若方程有两个实数解,必须

       ② 根与系数关系, 要注意二次项系数a是否为1

       ③ 题目若用到根与系数关系,求出的值要代回△验算。

       ④ 一元二次方程有重根,但方程组无重根。

       ⑤

       ⑥

       ⑦ 题目中若无两根,则要设方程的两根为

       5、 碰到有字母系数的要讨论是一次方程还是二次方程。

       6、 方程 解为:应该说方程无实数解,不要说x无解

       7、 应用题:

       ① 审题

       ② 设,答要完整,要写单位

       ③ 题中单位要统一,得出答案勿漏单位

       ④ 注意取值范围。例如,涉及到几个人,要整数

       ⑤ 间接设时一定要求出所要求的

       ⑥ 多几分之几,少几分之几,要注意标准量

       ⑦ 常见类型:增长率问题(与原产量比),握手问题,打电话问题…

       ⑧ 无论在应用题里还是几何计算里,分式方程无理方程一定要检验。检验是否是原方程的解,还要检验是否符合题意

       8、

       9、用换元法把分式方程转化时,要看清题目是单纯要你转化还是要你化成整式方程。

       不等式(组)

       1、 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式要变号。

       比如,-2x>6 则x<-3

       2、 注意题目是让你求不等式组的解还是求整数解

       函数

       1、 函数增减性(正反比例、一次函数、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可结合图象

       2、 求点的坐标,横坐标、纵坐标不要搞错。

       3、 若题目中说点在坐标轴上,要考虑点在x轴或y轴

       4、 y=2x+m不经过第二象限,则m 0

       5、 点A坐标为X1 ,点B的坐标X2 则AB= ,若 X2 >X1 则AB= X2 -X1

       6、二次函数:

       ①顶点坐标背清楚

       ②与x轴两交点间的距离=

       ④若题目中没有交代函数与x轴的交点的坐标,那就要设

       ⑤凡是用到根与系数关系,一定要代回△

       ⑥函数值恒大于0,则a>0且△<0

       ⑦函数图象的移动(左+右—)

       ⑧求函数的最值,要看顶点是否在允许的取值范围内。如果顶点在允许的取值范围内,则顶点就是一个最值;如果顶点不在允许的取值范围内,则取值范围的两个端点就是最值。

       ⑨函数图象顶点在x轴上,则△=0

       7、三角函数:

       ①背出特殊值

       ②

       ③

       ④sinA乘以cosA乘以a,要表示成asinAcosA

       ⑤用三角函数时,要交代哪个角是直角

       ⑥坡比表示成i=1:m

       ⑦搞清仰角、俯角

       ⑧遇到坡比问题时要注意题目要求什么?是求水平距离?垂直距离?还是坡面?

       比如:如果某飞机的飞行高度为m千米,从飞机上看到地面控制点的俯角为a,那么此时飞机与地面控制点之间的距离是

       ⑨日光照物体,影子可能全照到地上,也可能照到墙上

       统计

       1、 如何判断给你的数据能否作为样本来表示总体?

       (1)要看样本是否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2)要看随机抽取的样本是否在总体要求的范围内

       2、

       3、 搞清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区别:

       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纵坐标是:频数

       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纵坐标是: (所有小长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各组频率之和等于1)

       4、 审题:要看清题目是否要你补全频数(率)分布图

       5、 求标准差和方差时别忘除以项数

       6、 辨别方差与标准差

       7、 分析稳定性:平均数要结合方差

       三角形

       1、“四心”及其性质

       2、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比如:a=2,b=3,c=5此三角形不存在

       3、 用勾股定理时一定要先交代哪个角是直角

       4、 如果三角形的一条边等于另一边的一半,不能说其所对的角一定是30度

       5、 在直角三角形中,有60度角,不能直接推出两边有倍分关系

       6、 遇到三角形的高,要注意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

       比如,已知等腰三角形腰上的高等于腰的一半,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30或150度

       7、 如果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角,须分类讨论。

       比如,已知等腰三角形两边为2和5,求周长

       分析:三边长分2、2、5和2、5、5,前面一种情况不成立。

       8、 三角形面积要乘以二分之一

       9、 看到直角三角形还有斜边的中点,常连斜边的中线;看到一般三角形的中点可能中线加倍延长,可能用中位线性质

       10、 已知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想到射影定理,但需证明

       四边形

       1、 理清各特殊四边形的判定定理。(要看清题目给出的条件是四边形还是平行四边形)

       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是四边形是矩形

       菱形: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正方形: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2、 等腰梯形

       等腰梯形的性质:(1)腰相等(2)同一底上的两角相等(3)对角线相等

       等腰梯形的判定:(1)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2)同一底上的两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3)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3、会计算及区分正多边形的内角、外角、中心角

       轴对称和旋转

       1、 看清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2、 会区分轴对称图形和图形关于某直线的对称图形

       3、 会区分中心对称图形和图形关于某点的对称图形

       4、 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正多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线段、直线、角(包括平角)、圆

       5、 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正n边形(n为偶数)、线段、直线、圆

       6、画图之后要写结论

       相似三角形

       1、 注意相似三角形的对应关系。如果题目给你的是“△ABC与△DEF相似”,则要分类讨论;如果题目给你的是“△ABC∽△DEF”,则对应关系已经确定,无需讨论。

       2、 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对应高、角平分线、中线之比等于相似比

       3、 看清题目是求比还是比值。

       比如:

       4、 证明三角形相似,若AA证不出,可考虑SAS

       5、 “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条件是“三条直线互相平行”(AB//CD//EF)

       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无逆定理即“两条直线被三条直线所截,截得的线段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三条线段互相平行”是假命题

       黄金分割:

       1、 一条线段上有2个黄金分割点

       2、 P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P>BP),则 ,

       圆

       1、 圆的基本性质

       (1) 圆的确定: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2)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垂径定理及其推论:①过圆心②垂直于弦③平分弦④平分弦所对的劣弧⑤平分弦所对的优弧

       以上满足2个条件就能推出其余3个结论

       但“平分弦(非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注意“非直径”这一条件。

       (3) 在同圆和等圆中,圆心角相等,则所对的弦相等,弦心距,所对的弧相等

       (4) 背出弧长公式;扇形、弧长、弓形的面积公式

       (5) “四点共圆”、“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等都要证明

       2、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 圆的切线的性质:圆的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垂直

        经过圆心(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圆心)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2) 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

        ①切点已知,连结圆心和切点,证垂直(用切线的判定定理---垂直+过半径外端点)

       ②切点未知,过圆心作垂线,证d=r

       (3) 相交弦、切割线、割线定理均需证明

       (4) 判断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只要研究d和r的大小关系

       3、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1) 两圆半径不等,有五种位置关系

       两圆半径相等,只有三种位置关系

        (2)两圆位置关系不能说相切、相离。因为相切包含内切、外切;相离包含内含、外离。如果题目中说两圆相切,则要分两种情况-内切、外切

        (3)两圆相交,要注意两圆心可能在公共弦同侧或异侧

        比如:相交两圆半径为5和4,公共弦长为6,则两圆的圆心距为

       (5) 求两弦弦心距也要考虑两弦在圆心同侧和异侧

       (6) 两圆内切也要考虑多解

       比如:两圆内切,圆心距为3,一圆半径为5,求另一圆半径

       解: /x-5/=3,x=8或x=2

       (7) 两圆公切线要考虑内公切线和外公切线

       (8) 研究圆与圆位置关系时,只要考虑d 与R+r、 R-r之间的关系,可套用公式。不必一定画图。

       (9) 在不知两圆半径谁大谁小时,半径相减需加绝对值

       相交:

       内切:

       内含:

       (10) 两圆公切线的交点与两圆心,三点共线需证明

       注意事项

       1、 计算

       (1)计算结果要化成最简:①分子分母没有公因式

       ②根式是最简根式

       (2)去括号时要乘以括号外的系数,并注意符号

       (3)题目要求取近似值,需到最后才保留

       2、轨迹要交代清楚。

       比如,到点A、B距离相等点的轨迹是:AB的垂直平分线

       又如:到点A的距离是3cm的点的轨迹:以点A为圆心,3cm为半径的圆

       3、作图要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并写结论

       4、填空题不要漏单位

       5、数学思想:转换化归、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猜想归纳、类比联想、字母替代、分析综合、方程思想

       6、中考须证明的定理:①角平分线定理②射影定理③四点共圆④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90度⑤某些三点共线

       7、易跳步的地方(证明题千万不能跳步)

       ①不写垂直,直接得90(或90之后不写垂直)②直角三角形中,60度角直接推出线段倍分关系③四边形+条件,直接推正方形④解方程、不等式

       8、多解情况:

       ①已知直角三角形两边,求第三边②已知三角形的高,要分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③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或角④相似三角形对应关系不确定⑤圆与圆相切或相离⑥两圆内切,已知一个圆半径和圆心距,求另一圆半径⑦两圆相交,已知两圆半径,求圆心距⑧求两弦之间的距离

       9、分类讨论

       (1)由图形全等或相似的对应关系的不确定性引起的分类讨论

       (2)由点的不确定引起的分类讨论

       (3)由图形运动导致图形之间位置关系发生变化引起的分类讨论。

       10、审题

       (1)学会找出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注意每小题之间的关系

       (2)看清点移动的范围,是在线段上、射线上、还是直线上?

       (3)动态题目,在思考时应在草稿纸上多画各种状态(一般/特殊)的图,这样可以看出由点的位置的变化,图形变化的趋势

       (4)做完题后要再回顾一下题目,看是否符合题意

       比如,y=-x2+bx+c(c>0), 顶点在直线AB上,PA:PB=1:3,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分析:解出y=-x2+4x或y=-x2+2x+6,前者不满足c>0这个条件,需舍去

       11、定义域:

       (1)代数应用题:遇生活实际问题,大多数取值均大于0。有时要考虑限制,比如说几辆车,要取整数

       (2)图形运动题:①x有意义,y也有意义②取极限状态

       注:①符合题意(符合两点是否能重合、 符合点在线段(或射线或直线)上②图形存在

       12、如果题目中问“当x为何值时,...,并证明你的结论”需反过来证明。如果题目问“是否存在…,使…成立”,一般先假设结论成立,再求解,无须反过来证明

       13、做题不要超出虚线

       14、带好工具:铅笔、直尺、一套三角尺、圆规、量角器

       做题时可以借助工具动手操作

小学六年级英语下册过去式有哪些?要过去式大全

       《1-6语文下册课课练+单元知识点》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s/1Eq0qtoniOKIpyIApPZyGDQ

?pwd=dwxd 提取码:dwxd

       1-6语文下册课课练+单元知识点|课课练|单元知识点|一年级|五年级|四年级|三年级|六年级|二年级|二年级1-8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知识小结.docx|第五单元知识小结.docx|第四单元知识小结.docx|第三单元知识小结.docx|第七单元知识小结.docx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

       六年级下册动词过去式

       2018-06-28 1页 2.13分

       用App免费查看

       六年级下册动词过去式

       1、do-did 做

       2、are-were 是

       3、swim-swam 游泳

       4、sleep-slept 睡觉

       5、go-went 去

       6、have-had 有

       7、buy-bought 买

       8、am、is-was 是

       9、come-came 来

       10、dig-dug 挖

       11、eat-ate 吃

       12、draw-drew 画

       13、get-got 得到

       14、drive-drove 驾驶

       15、catch-caught 抓住

       16、sit-sat 坐

       17、begin-began 开始

       18、know-knew 知道

       19、run-ran 跑

       20、let-let 让

       21、read-read 读

       22、see-saw 看

       23、meet-met 遇见

       24、think-thought 想,认为

       25、teach-taught教

       26、spend-spent 花费

       27、write-wrote 写

       28、tell-told 告诉

       29、find-found 发现

       30、make-made 制作

       31、stand-stood 站

       32、wear-wore 穿

       33、put-put 放

       34、take-took 拿,

       35、bring-brought带来

       36、grow-grew 种植

       37、throw-threw 投掷

       38、forget-forgot 忘记

       39、feed-fed 喂养、饲养

       40、keep-kept 保持

       41、sweep-swept 打扫

       42、speak-spoke 说话、讲话

       43、can-could 能

       44、say-said 说

       45、study-studied 学习

       46、fly-flew 放、飞

       47、sell-sold 卖、出售

       48、sing-sang 唱歌

       49、wake-woke 醒来

       50、pay-paid 支付(1)改动词原形中的aw /ow为ew,变成过去式。如:

       draw—drew,grow—grew,know—knew, throw—threw(动词show除外, show—showed)

       (2)动词原形中的e改为o,变成过去式。如:

       get—got,forget—forgot

       (3)动词原形中的ee改为e,变成过去式。如:

       feed—fed,meet—met

       (4)动词原形中的eep改为ept,变成过去式。如:

       keep—kept,sleep—slept,sweep—swept (5)动词原形中的eak改为oke,变成过去式。如:

       break—broke,speak—spoke

       (6)动词原形中的ell改为old,变成过去式。如:

       sell—sold,tell—told

       (7)动词原形中的an改为oo,变成过去式。如:

       stand—stood,understand—understood (8)以ought和aught结尾,且读音是〔:t〕的过去式。如:

       bring—brought,buy— bought, think—thought,catch—caught, teach—taught

       (9)以ould结尾且读音为〔ud〕的情态动词过去式。如:

       can—could,shall—should,will—would (10)把动词原形中的o改为a,变成过去式。如:

       come—came,become—became

       (11)在动词原形后加d或t变成过去式,并且发生音变。如:

       hear—heard,say〔sei〕—said〔sed〕, mean〔mi:n〕—meant〔ment〕

       (12)动词的过去式与动词原形一样。如: let—let,must—must,put—put,read—read 〔red〕

       (13)以辅音字母+y结尾的动词,把y变成i,再加——ed,例如:study-studied 学习

       (14)不符合上述规律的动词过去式。如: am,is—was,are—were,build—built, do—did,eat—ate,fall—fell, feel—felt,find—found,fly—flew, go—went,have /has—had,hold—held, leave—left,make—made,may—might, run—ran,see—saw,take—took

       百科名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七言律诗,作于763年(广德元年)春天,作者五十二岁。762年(宝应元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由此结束。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过着飘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作品概况

       作品名称: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创作年代:唐代

       作者:杜甫

       作品体裁:七言律诗

       [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意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

       剑外忽传收蓟北,(2)

       初闻涕泪满衣裳。(3)

       却看妻子愁何在?(4)

       漫卷诗书喜欲狂。(5)

       白日放歌须纵酒,(6)

       青春作伴好还乡。(7)

       即从巴峡穿巫峡,(8)

       便下襄阳向洛阳。(9)[1]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1)闻:听说。

       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

       收:收复。

       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763年被官军收复。

       (2)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

       蓟北:今河北北部一带,是叛军的老巢。

       (3)涕泪:眼泪。

       (4)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愁:忧愁。

       (5)漫:随意地,胡乱地。

       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6)白日:白天。

       放歌:放声高歌。

       纵酒:纵情饮酒。

       (7)青春:指春天的景物。作者想象春季还乡,旅途有宜人景色相伴。

       作伴:指春天可以陪伴诗人。

       (8)即从:立即从某地到某地。

       巴峡:长江三峡之一,在嘉陵江上游。

       穿:穿过。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四川湖北交界处。

       (9)襄阳:今属湖北。

       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2]

       作品译文

       剑门关以南的四川,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这个消息惊喜得涕泪交流,沾湿了衣裳。回过头来再看妻子,平日的优愁已不知跑到何处去了;我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几乎要发狂。白日里我要放声歌唱,纵情畅饮;美好的春景正好伴着我返回故乡。我们要立即动身,从巴峡乘船,穿过巫峡,顺流直下到达湖北襄阳,再从襄阳北上,直奔洛阳。 [3]

       [编辑本段]诗歌格律

       剑外忽传收蓟北,

       ●●●⊙⊙●●,

       初闻涕泪满衣裳。

       ○⊙●●●⊙△。

       却看妻子愁何在?

       ●⊙⊙●○○●,

       漫卷诗书喜欲狂。

       ⊙⊙○○●●△。

       白日放歌须纵酒,

       ●●●○○⊙●,

       青春作伴好还乡。

       ○○●●●○△。

       即从巴峡穿巫峡,

       ●⊙○●⊙○●,

       便下襄阳向洛阳。

       ⊙●○○●●△。

       注:○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这首诗的韵脚是:七阳;可“三江七阳”通押。

       [编辑本段]作品赏析

       杜甫在这首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逼真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恶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第二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更高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诗人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诗人的喜,诗人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白日”,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诗人想到这里,自然就会“喜欲狂”了。

       尾联写诗人“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诗人的惊喜达到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诗人想象的飞驰。“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读者眼前一闪而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这首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诗人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诗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涌直泻。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中引王嗣的话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他人决不能道。”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赞其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读杜心解》)。 句解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剑南一带忽然传来官军收复蓟北的喜讯,初闻此讯,我止不住热泪滚滚,洒满了衣裳。首联恰切而逼真地反映出诗人当时的心理,感人至深。多少年动荡流离的生活,多少个忧愁凄苦的长夜,多少军民的浴血奋战,就要结束了;多少年的日思夜盼,终于实现了,怎能不教人喜极而泣?“忽传”,表现捷报来得突然,如春雷乍响,惊喜的洪流,冲开郁积已久的感情闸门。“剑外”,即剑门关(剑阁)以南地区的蜀中(今四川境内),唐朝置剑南道,治所在成都。“蓟北”,唐时的幽、蓟二州一带(今河北北部),是安史叛军的老巢。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回过头看着妻子儿女,她们脸上的愁云已经一扫而光;胡乱地收卷起一堆诗书,我欣喜得简直要发狂!颔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又一高峰。“却看”,即回头看。当自己悲喜交集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漫卷”,是一种无目的、下意识的动作。动乱结束,第一个长期深藏在心里的愿望自然冒出来:从此可以回乡,过上安定的日子。所以欣喜若狂地把散乱的诗书卷起来,诗人未必真的要立刻收拾行李,只是情不自禁,渴盼早归的自然流露。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满头白发的我,要放声高歌,还要纵情饮酒;有明媚的春光作伴,正好可以启程回归故乡。颈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并转入极欲回乡的心情。放歌、纵酒是狂喜的具体表现。青春、还乡是诗人的设想。“白首”,一作白日。如果作“白日”,就与下句中的“青春”显得重复,故作“白首”较好。“青春”,指春季。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立即乘船从巴峡启程,顺水穿过巫峡,直接由水路北上襄阳,旋即又由陆路直奔故乡洛阳。尾联就还乡作进一步抒写,展望中的旅程是多么美好,又是多么平易坦荡。实际上,从剑外到洛阳,路途很远,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处相距也不近,但在归心似箭的诗人笔下,简直就像朝发夕至那么容易、那么快速。这一联包含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的流水对。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也就有了一泻千里的气势。 “巴峡”,指四川东北部嘉陵江上游峡谷,非巴东三峡。“巫峡”,在今四川巫山县东,长江三峡之一。“襄阳”,今湖北襄樊市,杜甫祖籍在此。从襄阳到洛阳,要改走陆路,所以用“向”字。“洛阳”,今属河南。杜甫籍贯河南巩县,三岁时移居洛阳,故常以洛阳为故乡。句后作者原注:“余田园在东京。”东京即洛阳。[4]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出生于巩县(今属河南)。早年南游吴越,北游齐赵,因科场失利,未能考中进士。后入长安,过了十年困顿的生活,终于当上看管兵器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为叛军所俘,脱险后赴灵武见唐肃宗,被任命为左拾遗,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后来弃官西行,客居秦州,又到四川定居成都草堂。严武任成都府尹时,授杜甫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职。一年后严武去世,杜甫移居夔州。后来出三峡,漂泊在湖北、湖南一带,死于舟中。杜甫历经盛衰离乱,饱受艰难困苦,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诗作被称为“诗史”;他集诗歌艺术之大成,是继往开来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5]百科名片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于公元1839年(农历己亥年)创作的一组诗集,共计315首,其中第五首及第一百二十五首收录于我国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百科名片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于公元1839年(农历己亥年)创作的一组诗集,共计315首,其中第五首及第一百二十五首收录于我国中小学语文课本中。

       目录[隐藏]

       作品信息

       作品原文

       作者简介

       创作背景

       名篇选析

       [编辑本段]作品信息

       名称:己亥杂诗

       年代:清代

       作者:龚自珍

       体裁:诗歌

       数量:315首

       注释

       1.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2.吟鞭:诗人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3.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4.花:比喻国家。

       此句表明作者造福人类为国效力的高贵品质。后人又常用此句表达前辈对后辈的爱护。

       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赏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己亥杂诗(第一百二十五首)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1.九州:中国。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喑(yīn):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究:终究、毕竟。

       5.天公:造物主。重:重新。抖擞:振作精神。

       6.降:降生。

       译文

       只有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好了,关于“六年级下册”的讨论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六年级下册”,并从我的解答中获得一些启示。